如何量化思考的价值,这并非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只是在这件事上,有些人总是借以“想得太多”之名,
既表露着自己的豁达,又暗自强调“想太多没用”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
在他们眼中,仿佛认真思考成了一种原罪。
但细究起来,真正的麻烦并非思考,
而是为什么有些事,会促使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思考:
套路越多,思考越多,
所以,不是想太多,
而是有些事,逼着人们不能停止思考。
我们相信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但某些套路化的现实让我们看明白了一件事,
不是标准答案左右了人们的生活,
而是有些人太过依赖所谓标准答案的“效果”。
他们依赖于虚拟的滤镜,去磨平真实的皱纹,
用反复出现的文案,雕琢特立独行的人设,
朋友圈里的九宫格守则似乎难以过时,
熟悉的“交际路数”再夸张也毫不为过,
热度徐徐升起,耻度缓缓落下,
重复的套路藏着重复的需求,
如果以单纯的想法去看待那些套路化的存在,
那么这个世界就会被无限的美好所包裹,
可事实会轻而易举击破这样无知的念想,
所以,不想,不多想,
对于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
当我们深入关注那些问题在发酵之后的“卖相”,
会发现套路化所形成的问题,
从未停止过膨胀,
套路化的真诚,似乎总是能踩在人们的“痛点”之上,
但细细揣测其本意,
便能得知他们真诚背后,
肮脏的想法实属露骨,
可是,如果想的太多,又容易陷入到无尽的焦虑之中,
面对虚伪,面对指责,面对那些没完没了的儿戏社交,
我们似乎能做的,真正能做的事情,
真的是屈指可数,
虚伪的慷慨激昂,需要你配合一起鼓掌,
那些披着攀比外衣的你来我往,
你只能“脱下”,但却不想“穿上”,
公司聚餐,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
被一个又一个套路化的要求,
变成了一场少数人图个爽,
多数人只能不爽的论资道场,
同时,你还不能放松警惕,
你会想想,那些恭维背后,
是不是谁在煽风点火,谁又在指桑骂槐,
而对于很多厌倦了这种社交氛围之人,
却又为了那几两碎银,
咬紧牙关,强颜欢笑,
小心谨慎,只求别出岔子。
所以,在与不断堆砌的套路共存,
那些层出不穷的想法,
无非是对自己下一步不出错,或是少出错这件事上,
多做一道设防:
这样的生活很疲惫,但不这样生活,
路,又能在何妨?
这个问题的破局之道,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潇洒的离开,亦或是强大到不收任何干扰,
这样的人,在短视频里风风光光,
但在现实之中,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代价,
是进是退,是错是对,
似乎我们在无意之中,
也陷入了套路的漩涡,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并不会沉溺于套路化的思考,
也不会缅怀那些套路化的生活,
究竟对我们有过几分打扰,
也许有些问题,我们一直在试图解决的路上,
但总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套路,
会横档在我们的前方:
在我们绞尽脑汁试图以周全的方式解决他们时,
突然发现,
也许冲上去,然后一脚踹开,
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