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长伴随痛苦,还是痛苦伴随成长,
那些经历过背叛,被辜负的人们往往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
很多历历在目的回忆让人们深刻明白了什么叫“不堪回首”,
回不去的曾经,对错早已定性,
而精神上的伤疤,
却时刻提醒人们,
请保持清醒。
陷入感情的漩涡之后,往往最先失去的就是清醒,
保持绝对的清醒和理性,其代价就是让人很难真正融入到一段感情之中,
人人皆有缺点,事事皆有遗憾,太清醒,
就会容不下妥协,就会难以表现包容,
所以,最初的人们,选择保留清醒,更有甚者,
为了感情的付出,放弃过清醒。
只不过,随之而来的代价,那沉痛的,伴随着自我否定和对感情质疑的代价,
又让人们开始以明确的视角意识到,
我们是不是真的渴望着那份显而易见的缺陷,
来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坐下来,
先回头看。
很多人在走过童年岁月的青葱,跋山涉水一般跨越过学生时代,
在刚刚步入社会这篇广袤的规则之地之后,
他们之所以在起初会处处碰壁的核心原因,
就在于他们的单纯,和曾经“单一化思维”促使他们对很多事情不设防。
其结果,
便会引申出显而易见的后果,
随之而来的困扰,是源自背叛的暗示,
那些被轻易辜负的付出,也迫使着人们开始变得警惕,
进入到社会关系的博弈圈之后,那些保持清醒的选手在不断汲取经验,
以及支付必要的代价的前提下,开始变得成熟,
心态平稳,处事不惊,他们开始转败为胜,
渐渐对人心的阴暗面,有着可以操控的能力。
好了,我们停止回头看,
然后看看现在。
如果我们借以适应社会法则的过程,来套用在如何应对辜负者的影响时,
我们说面对的,经历的,在关键问题上博弈的,在矛盾问题上表态的种种,
都脱离不开保持清醒,崇尚理性这一核心认知的影响,
也就是说,虽然起初我们对于感性的需求会凌驾于理性之上,
会觉得谈感情不能太理性,想包容就不能太清醒,
但最终,那一道又一道的伤痕也用实际的经历反馈着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
我们不能选择被动的接受什么,
也无法继续成为那些辜负者的“目标”,
他们辜负了我们的付出,就必须支付代价,
而这个代价的基础,是信任,
更不仅仅是信任。
诚然,若是以强行升华的视野去评判这个问题的权衡,
那所谓"清醒",必定不能被定义为永远保持冷静的旁观者,
因为在这句话的后面,必须加上一句“而是在经历背叛过后,还是认可那人性的微光”
亦或是把那所谓"包容"的说法上,
强行增设一句“不是无底线的妥协,而是在以理性的规则守护感性的温度。”
可这样的说法,除了好听之外,
很难适应当下愈发残酷的生存环境,
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承受痛苦,
然后呢?
虽然我们会保持微笑,
但实际上,
现如今,
没人愿意再假装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