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不久刚刚谈到过,平时多训练10万精兵,配齐装备给养,做好人员待遇;到了实战阶段,绝对比临时动员30万甚至50万动员兵要强得多。因此大国绝不可以把常备军的规模缩得过小;平时过于节省资金,在真正的战争中是要吃大亏的。当然这个道理事后分析,是人都明白。但对于正在进行冲突的方面来说,自然是事后诸葛亮了。一线兵力不足,人手缺乏的情况确实存在。在经过近一年的消耗之后,只能大规模地动员了超过30万的动员兵,据说还超额完成了任务;最终动员总数公开宣布达到了31.8万人。既然暂时凑够了数,那么下一步如何把这30多万新生力量投入战场,就是一门更大的学问。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似乎已经有8万多动员兵已经投入了战区。
但是在至少2个区域却传出了非常糟糕的首批结果。事情的真实性并未被参战的双方绝对证实,但是在这些动员兵的出发地,家属得到消息已经有做动作。在这里姑妄听之,只算一个教学案例,不必追求其100%的真实性。这就是有一个来自沃罗涅R的动员营的570人,被分配到战区。而这个营除了营长以及三四个连级军官之外,居然全部都是动员兵。其中有些人过去有服役经验,但大部分其实都是学生之类,完全没有经过军旅生涯。即使有服役经验的少数,也从来没有真正打过仗。就这么一个营,出现在战区之前,上级的说法是在距离一线15公里的区域做后勤。但是真正到了,却发现位置就在交火线上!这个营一到,原先在一线的部队立即到后方休息去了,完全不管他们。到了晚上,营长下令:
立即开始挖战壕与掩体!说天亮就可能有炮击。结果全营500多人,只有3把行军铲。这战壕自然就挖不成。于是不少动员兵就临时找房子、地窖甚至树丛,三五成群的先休息养精蓄锐。没想到营长的情报还是蛮准的。拂晓开始,对面真的开始大规模炮击,实际上是炮火覆盖。无掩体的500多人,瞬间只剩下40来个是没有受伤的,另外还有十几个负伤严重,其余人全都灰飞烟灭!而营长与连长半夜就不见了。这种动员兵营上战场的第一天就被歼灭的情况,据说还不止这一个;在一线这应该是第二个了。其实在上千年的战争史上,把毫无军事经验的新兵成建制的投入一线,其结局几乎都是灾难性的。比如当年长ZHENG一开始,为了壮大队伍声势,就临时用至少8000新兵为主,组成了一个过去完全不存在的,
8军团。结果10月中旬开始出发,到当年年底这个军团的建制就被直接取消了。很简单,因为新兵军团刚刚走了不到1000里路,仅仅2个月时间,人员就溃散跑光了。期间被带走流失了相当数量的宝贵枪支弹药,还不如用来加强打了多年仗的老部队。有了这次经验教训之后,就再也没有用纯新兵单独组成任何超过班级的作战单元。而到了2022年,还有所谓的传统军事强国继续犯这类低级错误。哪怕只有传说中巨大损失的三分之一,也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么大量动员兵到底如何派上战场才算科学有效?首先要在战前进行充分的战术训练。尤其是让有实际作战的连排级教官对新兵进行充分的战术技能培训,深入讲解战场上的特别注意事项与要点。同时让新兵充分熟悉武器。战前集训,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训练动员兵的体能。战争的体能训练不单纯是跑步越野,更多是训练大量的土工作业,也就是疯狂挖掩体战壕!不但锻炼体能,还让动员兵先学会在猛烈的炮击下如何保存自己。而真正投入一线时,应该把动员兵逐步分散地补充老部队,补充人数不能超过编制的50%。力争为每个刚刚到一线的动员兵,人人都安排一个老兵当师傅。师傅对动员兵的前期战场安全有责任与义务。一般在频繁炮火下1个月还能毫发无损地动员兵,也就基本完成了初始战斗力的形成。成为比较难对付的“老兵油子”。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些参战方是真不懂,还是根本就没在认真打仗?
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呲牙笑]新兵成建制投入战厂,那就是给对面送军功大礼包。
又是所谓新兵营的梗,这个段子来自日本共同社。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梗~~俄军155旅旅长:“我的旅怎么已经打光了?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才听说的?”大致上,很多西媒报导,均与此类似。
热闹热闹啊[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说的容易,按现在的装备水平,武装起来10万精锐至少要花几千亿,每年维持费用要花几百亿。
不守一城一池,使用高机动装备寻机歼灭战,大规模的歼灭有生力量,
传说中的千里送人头儿?!那这营长、连长还不直接送军事法庭?
这种消耗战对于毛熊的周边国家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只要毛熊能坚持到底打上个一二十年世界上多数国家也不反对。
人手温压弹云爆弹先打一轮[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把三十万动员兵放到别的地方,把那里的精锐部队替换出来放到前线,对普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方案。但仍然不能改变俄罗斯的失败命运。现在打仗,一是打科技,二是打后期,这两样俄罗斯都不占,失败是早晚的事
最好的是补充到老部队。
最科学的就是当鱼饵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