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 | 千古史记
编辑 | 千古史记
台积电,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一直以来在中美科技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尽管它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里地位显赫,并选择积极配合美国的政策限制,暂停对中国大陆的高端芯片供货,却还是在美国栽了跟头。
如今,台积电正面临一场在美国的诉讼,理由是“反美”歧视,其被指偏袒台湾籍员工、推崇普通话,导致非华裔员工感觉被“边缘化”。
台积电的尴尬处境并非一日之寒,为了回应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台积电决定从11月11日起暂停向中国大陆供应7纳米及以上制程的高端芯片,特别是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运算领域的芯片。
这一决定是在美国压力之下作出的,台积电不得不向美国表明立场,以显示“合作态度”,美国显然希望通过控制台积电等高科技企业,来遏制中国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步。
国台办对此早有预警,认为台积电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最终会伤及自身,果不其然,台积电对中国大陆的断供政策刚刚实施,麻烦便在美国本土接踵而至。
此次诉讼由台积电在美的现任和前任员工发起,他们指控台积电在招聘、晋升等方面偏袒台湾籍员工,形成了一种对非华裔美国员工的“反美”歧视。
诉讼的发起人黛博拉·豪因顿,是台积电的美国人力资源高管,她称目睹了公司内部一种深层的“偏爱台湾人”的文化,这种偏爱不仅体现在招聘上,还渗透到了日常的工作沟通中。
根据诉讼文件,台积电的人力资源团队会直接从台湾选拔员工送往美国,台积电的美国团队“照单全收”,甚至不需面试,在这些美国员工看来,这一“绿色通道”不仅让本土员工感到不公,还造成了文化和语言上的隔阂。
台积电的语言使用习惯成为争议的核心之一,据诉讼描述,公司内部普遍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无论是会议还是商务材料,普通话几乎成为“默认”的工作语言,这种做法导致非华裔员工在参加会议和培训时,常常面临理解障碍。
台积电曾要求部分美国员工去台湾接受培训,而这些培训活动大多采用普通话授课,部分美国员工被迫依赖翻译,甚至被鼓励使用“多邻国”这样的语言学习应用自行学习普通话,这一语言隔阂不仅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更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感觉自己被排斥在公司文化之外。
公司的一位高管甚至在一次全体会议上公开承认,台积电在使用“中式英语”时有时是故意为之,以隐瞒某些信息,对这些非华裔员工而言,这无疑是公司内部“偏爱”台湾籍员工的有力证据。
台积电对于美国本土员工的不信任,其根源或许可以追溯到公司对“制造业人才不足”的担忧,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早在2020年台积电宣布赴美建厂时就指出,美国本土缺乏足够的制造业技术人才,难以满足半导体工厂的运营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台积电决定从台湾调派大量员工赴美,去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2200名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台湾,显然公司对台湾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极高。
然而,这一人才调配策略却导致了台积电在美被控“反美”歧视,因为美国员工认为这种安排是公司“看不起”他们本地人的体现,并在招聘和晋升上系统性地忽视了他们。
台积电赴美建厂的计划不仅仅是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更是美国政府“芯片法案”背景下的一步重要棋子。
为了提升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美国政府推出了联邦补贴和贷款支持,承诺提供66亿美元补贴和50亿美元贷款,以吸引台积电在亚利桑那投资建设三座芯片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台积电的在美扩张计划不仅未能顺利落地,反而面临越来越多的阻力。
如今的歧视诉讼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它揭示了台积电在美国推进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和管理上的深层问题,也表明台积电与美国本土员工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
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台积电在配合美国的对华科技封锁中作出的种种努力,不仅没有赢得美国的“保护”或支持,反而成了自身陷入“反美”指控的导火索。
台积电此前积极配合美国的出口管制,暂停对大陆供应7纳米及AI芯片,显然是试图通过妥协来平息美国对其在中美科技博弈中立场的质疑。
其实,国台办对此早已发出警告,指出台积电的这一举动不仅损害了台湾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导致台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被削弱,断供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大陆的半导体需求将被国内企业逐步取代,例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和晶合集成等国产企业将填补市场空缺。
这一过程中,台积电牺牲了大陆市场的巨大需求,而这些市场份额很可能再难以收回。
台积电对大陆的断供不仅让它丧失了部分商业利益,还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领域引发了连锁反应,许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此前都依赖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这些企业为获得7纳米芯片甚至不惜支付高额溢价。
断供后,它们不得不寻找国产替代方案,或降低芯片的制程要求,以适应新形势,这一调整将导致部分技术应用的性能下降,同时也让国产芯片企业获得了崛起的机会。
中国市场的转变可能意味着台积电未来将更依赖美国市场,而这种单一市场依赖或将让台积电进一步失去平衡。
面对双重压力,台积电尚未公开回应此次歧视诉讼,或许它仍在权衡是进一步迎合美国的要求,还是在中美之间寻找某种平衡点。
对台积电而言,在美国,它试图通过本土化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但却陷入了“反美”指控;在中国大陆,它曾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供应商,但断供令其信誉受到质疑,未来难以重拾信任。或许也将让台积电成为这场大博弈中的“牺牲品”。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国台办:交“保护费”换不来安全,“倚美”越深、“毁台”越甚》——国际在线2024-11-13 17:25
《歧视美国人?台积电在美国被告了!》——观察者网2024-11-14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