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五十年创作杂谈||“西游”出国门,“中文”走世界

宇瑜阅览生活 2024-11-15 13:28:50

  

   “西游”出国门,“中文”走世界

   高 致 贤

   日版《西游记》的火爆,说明中文名著正大踏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不正是中文飞速跻身国际文化交流之林的一种表现吗?姑且不论孙先生的“世界大同”观,仅就戏剧文化“出口”,我国也早有《赵氏孤儿》的西行。经典既已出口,人物入乡随俗,形象有所改变也不足为怪了。如我国“进口”的观世音,经典记载,他原是西方一位伟丈夫,来我国后,因他“寻声救苦,有求必应”,心肠太好,体现一种母爱,人们认为应该是个女性。于是,到南北朝时,因北齐王高湛的一个梦,这位王子就逐渐变成妙庄王的三公主,先被改了性别。后又为避其名字中的“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便改名观音,又被改了名;而今,我国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都是伟男子。《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典均有记载。不管观音是男是女,怎样改名变性,他都向我们传播了西方佛学。日版《西游记》给唐僧变性,也许就是人们认为他的心肠太好了!观音也好,唐僧也好,都已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是男是女已经不很重要了!至于孙悟空之类的文学形象,本来就是作者拼凑塑造而成的,现在给人的印象,不过是先入为主而已,并非真人真事。连我们当代英雄杨子荣这等真实人物在文艺作品中都可改写,何况孙悟空等文学形象?

   世界文化交流大势所趋,一个民族的地方文化能被洲际,抑或世界接纳,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正在飙升。在这种潮流下,如果我们还固步自封,就有违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了!国外剧目改编一下我们的经典,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迅速扩大,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妄自尊大。有话好好说,有理好好讲,输导也是应该的,但别用脏话骂人,粗俗不是中国人的风格!

  

0 阅读:0

宇瑜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