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清嗓、耸肩、眨眼,这方熄风止抽,百试百灵

灵松谈育儿 2024-12-15 16:26:33

小儿抽动症常让家长揪心,而天麻钩藤饮在治疗此症上颇具成效。

其组方精妙,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栀子、黄芩清肝火,川牛膝、杜仲护肝肾,益母草、桑寄生活血通络,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宁心这十二味药构成。 此症多因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火盛而风随火动。天麻钩藤饮恰能平肝熄风,令热散、血活、心神安,调和肝肾阴阳,关键在一 “平” 字。用药时需灵活变通,依孩子具体情况加减,如同治水,注重疏导,调补适度。

曾有一 7 岁孩子,初时频繁用力眨眼,家长误认作眼睛问题,经眼科检查仅为沙眼与轻微近视。然眨眼未止,喊叫、咧嘴、肚皮又现抽动。被家长同事围观后,抽动加剧,这是典型抽动症,因受关注致情绪紧张而加重。后在三甲医院被诊为 “舞蹈病” 住院,用药后身体发胖,家长停了激素药,病情未好转遂来求诊。

初诊时,孩子偏胖,面色微红且紧张,频繁眨眼、咧嘴、喊叫、肚子抽动,多动、注意力差,喜油腻,睡眠差易惊醒,大便干、小便黄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属肝风上扰、肝阳偏亢的抽动症,即中医 “慢惊风”。

依平肝熄风、清热活血之则,用天麻钩藤饮合栀子豉汤加减。

有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淡豆豉、蝉蜕、生大黄,中医 “一人一方”,不可照搬。

二诊,孩子眨眼、发声音、肚子抽动减少,睡眠好转,大便畅,风平火降,肝气趋和。遂去生大黄,加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强化平肝熄风,舒缓筋脉。

三诊,孩子眨眼、喊叫频率很少了,咧嘴、肚子抽动已经没有了,情绪稳。病情好转,肝火渐消,去栀子、黄芩,加太子参益气健脾、扶正气,补气血以助恢复防复发。 随访三月,孩子抽动几近消失,精神、饮食与睡眠皆复常且未复发。

从经方解析,天麻、钩藤、石决明为君药,平肝熄风,平抑肝阳上亢,息内风复肝气平和。栀子、黄芩臣药,清热泻火泻肝火,防肝火扰内风。川牛膝引血下行平上亢气,稳气血。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固根基,养阴柔肝防肝阳再亢。益母草活血通络畅血脉,和筋脉。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宁心,除风动火之烦躁。淡豆豉宣散郁热,散体表邪减郁火烦躁。蝉蜕祛风止痉散外风控抽搐。生大黄通腑泄热引热下行排体外,护正气。

中医治抽动症循序渐进且顾根本,调肝风兼护脾胃,清火亦保阴阳平衡。孩子康复,合理用药重要,家长悉心配合与坚持亦不可或缺。学中医,不止记方剂,更要悟医理。天麻钩藤饮之妙在求平稳,若能领会,治病则如船家掌舵,沉稳破难题。

0 阅读:3

灵松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