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又一个连锁咖啡品牌走入绝路。
近日,茶咖观察发现,Seesaw Coffee(以下简称“Seesaw”)成都摩方购物中心店于1月15日正式闭店,这是其在成都的最后一家门店,且网友爆料目前该店位置已打围Grid Coffee。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摩方购物中心特意在该店显眼处摆放指示牌,称由于承租方(Seesaw)主动、提前解除租约,所以门店关闭。商场还公布了品牌负责人电话,提醒消费者处理消费储值、经济结算等事宜。
商场的这一做法,无疑加剧了外界对Seesaw经营状况的担忧。
要知道,昔日的Seesaw可是被视为中国精品咖啡的代表。2012年,Seesaw在上海成立。当时,星巴克算是仅存的高端咖啡象征,本土连锁精品咖啡的发展,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是Seesaw将“精品咖啡豆”“手冲咖啡单品”等概念展现给了国内消费者,弥补了国内咖啡市场的空缺。
这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2017年6月,Seesaw完成45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百福控股;在2021年7月,Seesaw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喜茶入股,老股东弘毅百福跟投;2022年2月,Seesaw再获A++轮数亿元融资,黑蚁资本领投,基石资本跟投。在完成三轮融资后,Seesaw的品牌估值达到10亿。
资本入局后,Seesaw也加快了扩张步伐。食品内参报道,2017—2021年间,品牌的门店总数从7家增至30余家,极海数据显示,到了2022年底,Seesaw的门店总数就超过了160家,一年时间新开超百家门店。
而后,Seesaw的门店增长就开始陷入停滞,始终未能破200家店,到了2023下半年,Seesaw开始关店调整。
据壹览商业此前统计,2024年1月,Seesaw的门店存量为102家,而现在,这个数字变为56家。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年,Seesaw共开出了26家门店。这也意味着,2024年以来,Seesaw至少关闭了72门店。
在其大面积闭店的时刻,裁员和拖欠工资,也在同步发生着。
近日,曾在Seesaw工作三年的员工在小红书上发出了自己的维权故事。他表示,2023年10月,公司HR先是要求他主动离职,并提供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该员工拒绝了对方的提议,结果公司以电子邮件形式强制解除了和他的劳动关系。
该员工选择了仲裁维权,并最终赢得了仲裁。然而,Seesaw并未按裁决支付赔偿金,而是采取了上诉的策略来拖延支付。尽管员工再次获胜,但截至目前,赔偿金仍未到位。他并不是个例,在其他帖子中,也有员工现身说法称Seesaw拖欠工资——这些迹象都表明Seesaw的资金出现了问题。
除此以外,企查查显示,Seesaw关联公司即上海西舍咖啡有限公司2024年以来新增开庭公告超20起,立案信息4起,涉及服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财产保全等。且Seesaw创始人吴晓梅在三个月内被两次限高。
不难看出,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明星品牌Seesaw,陷入了被淘汰的边缘。而它的困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当下咖啡市场的窗口。
回看2024年,咖啡市场竞争愈发焦灼,整个行业进入到一个转折点。
一方面,头部品牌放缓了扩张步伐。2024年,壹览商业长期跟踪的23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开门店10998家,同比减少52.04%,只有3个咖啡品牌开店数量高于2023年。
另一方面,闭店数量不断增加。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5日,最近一年新开门店数量62430家,净增长16986家,这也意味着,2024年,至少有4.5万家咖啡店被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方为了寻找增量可谓绞尽脑汁:要么选择特殊点位,在学校、交通枢纽开设门店;要么尝试新店型,如店中店,降低加盟成本,扩大辐射范围;要么选择出海拓展国际市场;要么跨界做起茶饮生意……
与此同时,咖啡豆价格却一路飙升。阿拉比卡咖啡生豆的期货价格已创下1977年以来的新高,2024年累计涨幅达到70%;而云南本土产的咖啡豆价格也在一年内几乎翻了一番。规模较大的品牌尚能凭借自身的议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然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品牌而言,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提高售价,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要么默默承受,眼看着自己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Seesaw,这个体量不大,却极其注重咖啡豆品质的精品咖啡品牌,在规模竞争和成本控制的双重压力下,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而Seesaw的困境只是中小品牌在咖啡市场上的缩影,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将有更多咖啡品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成为中国咖啡市场前行的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