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71
李定国到达大理没多久,白文选带着败退的部队也终于来到了大理城下。
白文选一来,自己身上的担子就能稍微轻一点了。李定国很高兴,带着几百名骑兵亲自出城迎接。
结果,他见到了一个怒气冲冲的白文选。
白文选一边哭,一边严厉指责李定国:“陛下把所有的军队全都托付于你,希望你能完成恢复宗庙社稷的重任。现在却落到了这步田地,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你在遮炎河战败撤退了,你知道有多少百姓惨遭清军的毒手吗?”
面对生死兄弟的真情流露,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李定国终于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事已至此,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能抱着一颗赤胆忠心,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的知遇之恩。”
看到李定国如此悲痛,白文选的情绪终于平静了下来,不忍心再继续批评他了。毕竟,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全是李定国一个人的错。他擦了擦眼泪,平和地对李定国说:“你先保护着陛下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吧,我来负责断后。”
李定国点了点头,带兵返回永昌保护皇帝。白文选则带着残部镇守大理城北的玉龙关,准备迎战清军的追兵。
李定国回到永昌以后,才知道皇帝已经下了一份《罪己诏》进行自我检讨,他感到非常愧疚。正如白文选所说,朝廷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他作为三军最高统帅,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定国不是一个没有担当的孬种,他主动上表承认自己的错误,上缴了皇帝赐给他的黄钺,请求皇帝降罪。
朱由榔摇了摇头:“这是国家之祸,晋王不用太过自责。”
李定国仍然坚持请皇帝降罪,朱由榔拗不过他,同时也为了平息众怒,只好下令把李定国连降三级,仍然全权负责指挥所有明军,戴罪立功。众位将军也都依次降级,不过同样暂领原职,和晋王一起立功赎罪。
二月九日,吴三桂和赵布泰领兵追到了镇南州(今云南省南华县)。负责在这里镇守的是总兵王国勋,他率部与清军展开了激战,最终由于寡不敌众,英勇战死。
清军的下一个目标,正是白文选镇守的玉龙关。
白文选虽然勇敢地选择了留下来,但是他非常明白,这一仗只有一个结局:战败。他手里只有一万多人,而且之前接连战败,士气非常低落。反观清军,吴三桂和赵布泰的人马加起来至少有十万人,而且一路上顺风顺水,士气相当高昂。
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白文选却没有别的选择。就算是战死在这儿,至少也能为朝廷争取一点时间,值了!
吴三桂和赵布泰带着清军兵临城下,白文选选择了以攻为守,带兵主动出击。
奇迹没有出现,明军被吴三桂和赵布泰联手击败,阵亡将士四千多人,损失战象三头,战马一百四十匹,总兵吕三贵被生擒,永历皇帝亲自赐给白文选的巩昌王金印也被清军缴获。
战后,清军乘胜攻占了大理。
白文选带着残部且战且退,撤退到永平县以后,他派人放火烧毁了澜沧江上的铁索桥,带兵进入了木邦土司地区(在今缅甸境内)。
得知白文选战败,玉龙关失守,李定国赶紧安排平阳侯靳统武领兵四千,保护皇帝和众位大臣离开永昌,撤往腾越(今云南省腾冲市),他自己带着其余的兵马断后。
这一次,又有一大批官员选择离开朝廷的大部队自行逃命,包括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御史陈起相、吏部文选司主事姜之琏等等,追随永历皇帝的大臣越来越少了。
工部尚书王应龙是陕西肤施(今陕西省延安市)人,虽然目不识丁,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为人非常朴实,擅长制作弓箭,是最早追随张献忠在陕西起义的元老之一。老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的时候就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大西军入滇以后,他也一直担任着原职。
此时的王应龙年纪已经很大了,行动非常不便,根本不可能再跟着皇帝一起撤退了。
可他又不忍心弃主而去,于是,他叫来了自己的儿子,说:“我原本是一个出身草莽的人,承蒙皇帝圣恩,才能有今天的待遇。现在我既不能匡扶社稷,又不能与圣上共患难,难道还要厚着脸皮苟活于人世吗?”
说完,自缢殉国。
王应龙的儿子没有阻拦自己的父亲,他哭着说:“父亲殉国,作为儿子难道还要苟且偷生吗?”跟着上吊自尽。
老子英雄儿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