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孙可望及其家族的最终结局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3-16 08:45:24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63

顺便说说孙可望最后的结局吧。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孙可望之所以能在投降以后备受优待,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在他身上看到了很大的利用价值,看到了平定云贵、统一全国的希望。

后来,当这个任务进展得越来越顺利,也就意味着孙可望的利用价值也就越来越小,相应地,他所享受的待遇也在慢慢缩水。

所以,红得发紫的孙可望很快就发现,自己在清廷里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1658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孙可望意外得知,自己自幼失散的亲弟弟孙可升居然还活着,而且就在驻扎上海的清军部队里当兵。

原来,自从明末战乱以后,孙可望被张献忠收养,成为张献忠四大义子之首,而他的弟弟孙可升则成了明军的一名士兵,后来又降了清,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音讯全无。

七月,孙可升从上海来到北京,兄弟二人久别重逢,自然是激动不已,眼泪连连。

兄弟虽然已经重逢了,可是孙可升此时已经成家,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还在上海,往北京搬家,路费是个大问题。

孙可望给顺治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希望能够利用政府驿站的车马,实现自己一家人团聚的梦想。

孙可望对此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自己贵为义王,顺治皇帝肯定会同意自己这个小小的请求。

顺治皇帝收到奏折,把这事交给兵部商议。左都御史魏裔介早就看孙可望不顺眼,立即上奏予以弹劾。

在这封奏折里,魏裔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说孙可望先是荼毒云贵川地区,引起人神共愤,后来又多次引兵挑衅天朝。最后沦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无计可施,才领着几百残兵败将来投降,有何贡献得以受封义王?

紧接着,他又开始借题发挥,说驿站车马是朝廷为紧急公事和官员往来所设的,可不是什么下贱庶民就能享受的。孙可升不过就是大头兵一个,搬家就应该自掏路费雇佣车马。高官厚禄只有有德之人才能享受,孙可望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希望皇上能够对他进行严惩。

魏裔介的这封弹章着实把孙可望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认为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居然引来了这么大的口水。吓得他赶紧给顺治皇帝上奏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皇帝的宽恕,这才勉强躲过一劫。

诚惶诚恐的孙可望哪里知道,如果没有顺治皇帝的授意,哪个不开眼的言官会愿意得罪当红的义王呢?

第二年三月,又有人告发孙可望放高利贷牟利。

这种事情在当时可以说是稀松平常,不值一提,许多京城官员都在放高利贷,皇帝对于这种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现在有人告发孙可望,那性质可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在破坏国家的金融秩序啊,这怎么能忍呢?

顺治皇帝当然不想放弃这个敲打孙可望的大好机会。他派内阁学士马迩吉到孙可望的家里,当众宣读了斥责孙可望的圣旨,等孙可望吓得冷汗直冒、战战兢兢之时,再装模作样地宣布皇上已经宽恕了他的罪行,处罚就免了。

顺治皇帝似乎很喜欢对孙可望进行恶搞,可孙可望就难受多了,老这么下去,不被整死也会被整疯的。他想不出别的办法改变此时的处境,只能被迫上书,请求辞去自己义王的封爵,上交册文和印章。

此前,清军兵分三路攻取云贵,进展十分顺利,很快就占领云南和贵州的绝大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大势已定。

可是朱由榔带着永历小朝廷逃进了缅甸,李定国和白文选带着明军残部仍然在边境地区坚持抗清。对于清廷来说,此时收回孙可望义王的封爵,时机并不合适。

于是,顺治皇帝拒绝了孙可望的请求,还为此事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对孙可望假心假意地好言宽慰,让他不要疑神疑鬼,安心做他的义王。

孙可望进退两难,只能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1660年(南明永历十四年,清顺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可望死了。

对于孙可望之死,清朝官方的说法是病死。可是孙可望幼年时就跟随义父张献忠南征北战,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早就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此前也并无任何得病的记录,怎么就突然病死了呢?

清初的诸多野史都记载,孙可望并非善终。有人说他是跟随顺治皇帝出去打猎的时候被射死的,也有人说他是被用毒酒毒死的,至于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1662年(清康熙元年),西南抗清事业彻底失败,孙家对于清朝统治者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享受的待遇自然也是每况愈下。

孙可望死后,其子孙征淇袭封义王,可没过几个月,孙征淇又莫名其妙地病死,由他的弟弟孙征淳继承了义王爵位。1666年(清康熙七年),义王孙征淳的年俸被清廷从五千两减到了三千两。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孙征淳病死,他的弟弟孙征灏袭封,爵位被降为慕义公。

孙征灏死后,其子孙宏相再被降为一等轻车都尉(清朝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一等轻车都尉等级在男爵之后)。

直到1770年(清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旨:“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袭职位,以后不必承袭。”

孙可望家族从此在历史舞台上彻底销声匿迹。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贰臣指降清的明朝官员),分甲乙两编,甲编记录对清朝赤胆忠心和有功勋之人,乙编记录毫无建树之人,孙可望位列乙编倒数第二位。

平心而论,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际,孙可望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在张献忠牺牲之前,我们对孙可望了解的不多。张献忠牺牲以后,大西军余部能够尽可能地保存实力,并迅速摆脱清军的围追堵截,然后平定整个云南,把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些功劳虽然并不全是孙可望一个人的,但是毫无疑问,他在这个过程中贡献是非常大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孙可望在张献忠的四个义子当中,政治才能是最高的,这方面就连本书的主人公李定国都比不上他。

从当时的全国形势来看,大西军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联明抗清,孙可望选择了这条道路,这是值得肯定的。

可是,在如何对待永历政权这个问题上,他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比如杀死反对封他为秦王的大臣,坐拥云贵两省却把永历皇帝安置在小小的安龙并百般刁难严密监视,等等。永历皇帝作为当时全国最有号召力的抗清旗帜,孙可望只知道暂时利用,却根本不愿维护皇帝和朝廷的体面和尊严。

后来,随着权力欲望和政治野心的膨胀,他甚至想要废掉朱由榔,自立为皇帝,这就完全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他后来的人生悲剧正是源自于此。

孙可望和李定国是张献忠四个义子中最有才能的两个,孙可望长于政治,李定国长于军事。如果他们二人能够通力合作,共同拥护永历皇帝,再联合郑成功等其他抗清力量,南明复兴的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可惜,孙可望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为了一己私利,置整个抗清大局于不顾,屡次做出伤害兄弟感情的龌龊举动,最后甚至想要置李定国于死地。结果导致南明实力严重内耗,复兴的希望也渐行渐远,孙可望难辞其咎。

至于最后在众叛亲离之下降清,就更为人所不齿。他和他的家族后来的遭遇,我想就是对他叛变行为的最好回应。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孙可望注定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8 阅读:2874
评论列表
  • 2023-03-17 06:57

    李定国留名青史,孙可望无用贰臣。

    用户11xxx24 回复:
    其实永历本来打算封他个辽王或者梁王结果这货非要秦王爵位双方一直在扯皮[笑着哭][笑着哭]
    逍遥游 回复: 用户11xxx24
    秦王爵位是王爵中最尊贵的,不说秦王赢政了,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就是秦王。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封嫡长子为太子,嫡二子就是秦王。可见,何等尊贵!
  • 2023-03-20 11:10

    不是这货变节,明朝起码能划江而治。

    用户18xxx32 回复:
    若划江而治,对中华民族好吗?不知道怎么想的?
    图南翼, 回复:
    你得问问李定国好了啥让他投清。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回复:
    是的
  • 2023-05-16 08:53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 2023-04-08 12:10

    铁血男儿李定国[点赞][点赞][点赞]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回复: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