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库茨克州立大学生物学研究所主任马克西姆・季莫费耶夫透露,石油自远古时期便持续渗入贝加尔湖水域。他解释道,在沉积有机质受高压分解的过程中,湖底不断生成石油,最终形成了一层含油沉积层。
贝加尔湖盆地底部的有机和矿物沉积物厚达 6 至 8 公里。历经成千上万年,所有进入湖泊的尘埃、矿物质、沙子及生物残骸均沉降至湖底,形成沉积物堆积。生物科学博士指出,湖底可能蕴藏至少 5 亿吨石油储量。

他补充道,苏联时期曾有人提出从贝加尔湖底开采石油的设想,但该计划很快被否决。
“由于这对独特的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开采设想几乎立即被搁置。我们认为此举得不偿失,潜在危害可能是巨大的。事实表明,保护并开发清洁水资源比开采石油更具经济效益。如今,纯净水的价格比石油高出数倍。以俄罗斯为例,一瓶 1 升装的贝加尔湖纯净水售价约 100 卢布,而 1 升石油仅约 15 卢布。在全球某些地区,淡水价格甚至比石油高十倍。” 马克西姆・季莫费耶夫强调。

此前,贝加尔湖博物馆专家在近期一次海豹研究考察中发现,冰面上出现数个黑点,这些黑点实为湖底石油渗漏形成的油斑。事实上,当地居民对这一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 湖面上不时会出现此类斑点。
马克西姆・季莫费耶夫介绍:“即便出现此类现象,苏联时期的渔民或当地居民仍会从冰面上收集这些油斑,将其用作设备润滑剂。”
自 18 世纪初以来,这一现象便已为科学界所知,被称为 “贝加尔湖石油渗出”。目前已知湖底存在多个石油渗出点。公开数据显示,每年约有 4 至 6 吨石油渗入湖水中。研究所负责人强调,实际渗油量可能更高,但公众无需担忧。
“贝加尔湖蓄水量超过 23,000 立方公里。相较之下,即便全年渗入 6 吨石油,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科学角度而言,这些油量不会对湖泊造成显著危害,也无益处。”

所有渗入湖中的石油均被微生物安全分解 —— 一类属于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可分解碳氢化合物。马克西姆・季莫费耶夫解释道,这类细菌以石油为食,栖息于沥青沉积层中。研究表明,它们可在实验室环境中繁殖,未来有望有效用于应对严重石油污染。此外,与其他油污清理技术相比,贝加尔湖的 “石油清洁工”具有耐寒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