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生态、环境、人文”同治共美,标准细化,内涵丰富,这是13日巡回采访即墨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时留下的印象, 在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即墨聚力实现“大美生态、优美环境、和美人文”三大突破,按“五美十个一”标准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品位,让群众共享物质美、环境美、精神美,该市30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达到乡风文明示范村标准。
品牌立村,文化铸魂 一个村庄的发展,重要的是找准发展定位,确立有生命力的根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即墨的探索是把握两个着力点——“品牌立村、文化铸魂”。 温泉街道西杻河头村,处处被竹林的海洋所包围,立足地域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创立发展品牌,这是西杻河头村认准的一条兴村之路,“这个村将特色产业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即墨市文明办主任主任韩树勋介绍道,村里实施生态钱崮、养生山庄、竹泉山庄三个板块发展,把钱谷山天然绿色屏障和钱谷山生态庄园的先天优势利用起来,既建设了美丽乡村,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
一个美丽乡村的存在,应有其鲜活的精神风貌,彰显其独特的文化“神韵”,如今的即墨,已找到了一个“文化铸魂”的突破口——传承历史、延续文脉。
在龙泉街道柳林村,只见龙泉河碧波荡漾,垂柳倒映,河边是曲径、回廊、木栈道,荷花池,植物园,“村庄古迹.泉眼”,可以用“处处是景,美不胜收”来形容……“先有柳林甸,后有即墨城,柳林一带地下水丰富,历史底蕴深厚,”韩树勋介绍,这个村按照“留住龙泉的记忆,留住龙泉人的乡愁”理念,突出河、林、泉、园,将村庄打造成以“龙泉·记忆”为主题的民俗文化风情村。 即墨众多乡村围绕本土历史文化、道德传承、民风民俗、宗族先贤、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并通过不同载体加以呈现,“大家都从中尝到了甜头,”韩树勋感慨地说,留住文脉、赋予内涵,这对于一个乡村可谓善莫大焉,她可以升华村庄精神和村民品格。
“五美”创建,让美丽乡村“有内涵”
灵山镇姜戈庄是紧挨着“玫瑰小镇”的一个小村,“创建优美村落”的成果呈现在眼前,这里治理了家门口的两条乡村河,一条九龙河,一条姜家河,河面绿荷亭亭,河边树草如茵,小径蜿蜒,昔日的坟堆、垃圾沟已变身为漂亮的乡村公园。“我们着眼于塑造大美生态,搞好村落周边生态全景的绿化、美化、净化,”相关负责人诠释道。
村庄不再应是“简陋”的代名词,一个村庄的外在需要注入更多美的要素,同时也需要充实更丰富的内涵,这是即墨上下形成的一个共识,为此,他们有序地推进“五美”创建,即创建优美村落,创建秀美街巷,创建景美庭院,创建和美家庭,争创德美村民。
“创建秀美街巷,就是塑造宜居家园的一个基本单元,”灵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相应的细化措施付诸实施:实施街巷立体绿化、景观雕琢打造、人文元素展示、规范常态管理……
在姜戈庄村,从草地到农舍前,一组组铜雕小品装扮着这个小村庄,有“老鹰捉鸡”,有“奔跑的男孩”……无不引人入胜,村民家家门前种着花草,挂着彩灯,墙边挂着金黄的玉米,攀着青色的葫芦,画着栩栩如生的大公鸡…… 创建景美庭院,让村庄美有了纵深感,“我们鼓励群众根据村庄规划设计要求,自己动手美化房前屋后、庭园居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62岁的姜戈庄村民王玉凤,老伴身体差,家里日子拮据,如今,村庄环境的大变改变了这一切,依靠玫瑰小镇提供的玫瑰枝废料,她做起了藤编,村庄优美的环境和特色产业引来了大量客户,如今王大婶家光靠在家遍筐每年就增收一万多元!欣喜之余,她和其它村民一起主动建设特色庭院,请来装修队把自家的小院打造成了“玫瑰藤艺”人家……
“创建和美家庭,争创德美村民,是着眼于塑造纯朴村风民风,”即墨市文明办主任韩树勋分析介绍,以“四美”(卫生整洁环境美、文化传承德育美、创业增收生活美、家庭和睦心灵美)为标准, 今年即墨在全市评选出美丽家庭33000户。 在温泉西杻河村,道旁有竹林掩映,街巷是整齐一色的竹青篱笆,村民房前屋后是花园……有鲜花绿树修竹相拥、美丽墙画和“最美人家”的光荣牌相映,成为许多村民住家的寻常景观……
据了解,“德美村民”主要是突出“孝、诚、仁、爱”,选树一批“四德”好人、最美咱村人,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感化人、教育人,“在村庄营造崇贤尚德、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介绍,他们的良苦用心逐渐有了回报,目前即墨市所有村庄均建立“四德榜”,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咱村人等评选活动…… 在即墨经济开发区张家烟霞村,党建文化长廊,整齐的二层小楼,诉说着这里基层党建的扎实、村庄发展建设的快速……走进村里,洁净的环境,美丽的花草,“美丽家庭”的牌子,往往构成了一户村里人家的写照,“美丽家庭评选是村民看得很重的一项荣誉,”村支书张敦正介绍道,村里就是要让党员、让典型“亮身份”,让群众们知道这一家是信得过的……
“十个一”,即墨版文明村庄“标配”
“你知道我们村的村庄Logo吗?很好看的,”如今在灵山镇西姜戈庄村等不少村,村民这样和你说话已不新鲜。
一幅发展蓝图、一个文化品牌、一套标识系统、一个文化公园、一条文化长廊、一条文化街、一条特色路、一座综合文化中心、一套治理体系、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今年以来,作为即墨版文明村庄的“标配”,“十个一”的建设贯穿始终,成为即墨聚力打造的、系列乡村文明的特色载体。
在西扭村、汪汪泊村看到,“一幅发展蓝图”,已在宣传栏上张榜公示,把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和未来愿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群众深入了解…… “生态福地、竹泉西杻”,“浪漫玫瑰地、最美休闲村”……在温泉街道西杻河头村,在灵山镇西姜戈庄村、龙泉街道汪汪泊村等地,这些美丽的字眼不时映入视野,“我们综合乡村生态、人文,提炼出有特色、通俗凝练的村庄文化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做好文化品牌广告创意设计的同时,还精心实施村名景观创意设计和打造,做好村庄Logo、村庄精神、村歌村训的创意挖掘和宣传展示,形成一套村庄标识系统,使村庄美的形象、内涵深入人心……
即墨经济开发区考院村的道德文明一条街远近闻名,洁白的欧式栅栏,各类花草树木,精雕的木框镶边的一块块道德榜悬于墙上,“村民殷相瑾,孝顺瘫痪岳母21年……”村支书管敦跃介绍道,“就是要让这样的好人好事在村民中树起榜样来。”
这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内容之丰富让城里人艳羡,大幅的“二十四孝图”绘于墙上,形成百米长卷,蔚为壮观。时近正午,暖阳照人,歌舞室内传来悠扬乐声,一群大叔大婶,正在排演即墨柳腔剧目,吹拉弹唱,神情忘我投入,十分陶醉,令人动容……这里还有“说事室”,专门为村民调解家长里短纠纷的…… 西杻河头村、张家烟霞村都建了村史馆,展示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德贤人物、美好家园等。
这里的干群表达了共同的感慨,今天的村庄,十分需要这种“村民集体记忆场所”的的构建!(记者 钱卓 通讯员 谭飞 婉君)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