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得以在霸权的夹缝中快速崛起,并最终成长为和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这背后经历的痛楚是一般国家难以想象的。印度自视为“中国的替身”,下一个世界工厂,那就得首先突破美国关税工具的封锁,唯有如此印度才会被世界认可。

《印度教徒报》3月5日报道,特朗普在近期的国会演讲中提到对印度的产品实施对等关税,称没有人能跟美国讨价还价。特朗普还指责印度对来自美国的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莫迪政府采取了歧视性的做法。
事实上,根据世贸组织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交易时,一般都享有关税优惠,会得到对方的“照顾”,旨在保护发展中国家脆弱的市场,避免发达国家的产品造成过度倾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而今这一局面可能在特朗普手里翻个个,准确的说,特朗普认为全世界都在占美国的便宜,给美国造成了巨额的外贸逆差,因此自己将着手调整对外贸易,让印度、日本、韩国、越南等伙伴国将吃进去的好处原样吐出来。
特朗普未免太霸道了吧!须知,美国仅用一张张绿票子就近乎买断了全天下“资财”,而美国自身又不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如此贸易逆差只会越积越多,美国的外债规模就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

拿孱弱的印度下手,将美国的痛苦转移到14亿印度贫民身上,实在是太不道德了。印度《经济时报》指出,莫迪政府已经做出了退让,许诺降低进口美国汽车、化工产品的关税,但美国依旧不依不饶,美国一旦对印度的产品征税,会影响数以百万计的印度贫民。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便是美国的“安身立命”之法,只可惜很多国家依旧装不懂,认为自己只要对美国示好,就能换回高关税的豁免。结果呢,换来的却是美国的变本加厉,将发展中国家一次次的推向火坑。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印度应是截至目前,为数不多仍未对美国采取对等反制的国家之一,这与世人眼中的“超级大国”“宇宙中心”的形象根本不相符。作者猜测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印度能够拿得出手的优质产品是少之又少,印度高度依赖美国的消费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总额达1292亿美元,其中印度自美进口418亿美元,对美出口874亿美元,印度对美国保持了约457亿美元的逆差。印度出口额大幅增长,有一个原因不容忽略,那就是印度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进行了贴牌,然后逆向输入了美国。
特朗普看似对美印贸易逆差不满,实则通过加征关税等方式,逼迫印度和中国“撇清关系”,可话说回来,就印度那点工业实力,是难以生产出符合美国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比如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

其次,印度对美国缺乏足够的“尊重”,总是自以为是。
有美国白人教授吐槽印度,称婆罗门的“高种姓”扎推来美国生活,不仅不感激美国,反而指责美国搞种族歧视,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对,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人一生下来就被掌权派分成了“三六九等”。
反映在政治层面,在拜登任期,莫迪政府动辄对美欧“指指点点”,好像美欧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当特朗普挥起关税大棒,执意打压发展中国家,印度自然而然的“闭住了嘴巴”。言外之意,美国对印度太宽容了,让印度有些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

重要的一点:特朗普要求重置世界贸易秩序,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权”。
问题在于:除中国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缺乏对抗美国的能力,这或许注定了:印度的超级大国梦将就此碎裂,印度根本没有机会成长为世界经济发达体。很多国家总是想当然的认为“中国行自己也行”,结果自己最后连中国的背影都没有看到。

这里提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为何自二战以来,美欧民众坐享“朝九晚五”,一年100多天假期的好日子竟长达70多年,是发展中国家不够努力,还是说人家本来就是“嘴里喊着金钥匙”出生?
作者认为,美欧制定的技术和标准,让发展中国家很难逾越,除非不破不立。要不然,中国不会举全国之力发展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载人登月。反观我们的邻居,仍在为打开美欧的低级市场苦苦挣扎,如此自然被人家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