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玄宗坚持不杀杨玉环,士兵们也不会杀了她。
马嵬坡之变的过程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叛军第二年就突破潼关打到了长安,因此唐玄宗李隆基只好仓皇出逃,准备到蜀中去避一避。随行的人主要是朝中重要大臣,以及皇室的人员,包括后妃、皇子皇孙等等。
当部队行进到马嵬坡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哗变,士卒们一边高喊“杨国忠勾结胡人造反了”,一边乱刀齐下,将杨国忠砍成了肉泥,并且把他的头颅砍下来,用长矛挑起来示众。
接着,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被士卒们杀害。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外甥裴徽,杨国忠的妻子以及另外一个儿子杨晞虽然逃走了,但没跑多远就被追上,虢国夫人先杀死裴徽,再杀死裴柔,随后自刎。
御史大夫魏方进想要上前阻止,结果也被杀害。宰相韦见素只是出来看了看情况,就差一点被士卒们杀掉,可见士卒们当时已经是真的杀红了眼了。
紧接着,士卒们将玄宗居住的驿站团团围住,高力士前去问话,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回道,“杨国忠谋反已经被杀,希望皇上你处死杨贵妃。”
玄宗无奈,只好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并把尸体给士卒们看,士兵们这才散去。
以上就是马嵬坡之变的简单过程,从表面来看,这是一次士兵们自发的行动,是出于对杨国忠和杨贵妃的不满,进而痛下杀手。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所有和杨国忠有关的人几乎都被士兵们杀死了,杨贵妃怎么可能逃得过呢?
哗变的本质其实是一场政变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马嵬坡之变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士兵哗变,而是太子李亨精心策划的一场政变。
在玄宗一行人逃出长安的时候,全部队伍约有3000余人,负责殿后的就是太子李亨,李亨手中的人马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军最精锐的部队。
李亨在做太子期间,可以说非常的委屈,玄宗根本不信任他这个太子,除了经常敲打他之外,先后两任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都千方百计的陷害他,使得李亨常年如履薄冰,并且先后被迫和两任妻子离婚,要说他对玄宗和杨国忠等人没有恨意是不可能的。
在长安城中,李亨是没有任何机会的,但出了长安,在逃往蜀中的路上,李亨掌握了半数的军队,这就为他发动政变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李亨先是派心腹宦官李辅国去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密谋杀死杨国忠。而陈玄礼也对杨国忠看不顺眼,两人一拍即合,所以杨国忠也就必死无疑了。
当士兵们提出杀死杨贵妃的时候,陈玄礼也答应了,在他看来,杨国忠固然不是个好东西,但杨贵妃迷得玄宗不理朝政,更是祸国殃民,杀了她对国家社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一力促成此事。
但是,当李亨想更进一步,逼迫玄宗让出皇位时,陈玄礼不干了!他坚持继续对玄宗效忠,坚决不肯做逼宫之事。有陈玄礼的反对,李亨也无法用强,最后只好和玄宗分道扬镳,一个月后,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
唐玄宗的选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玄宗坚持不杀杨玉环,会是什么结果呢?
首先,有陈玄礼在,玄宗的生命安全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玄宗表示,如果你们非要坚持杀了杨贵妃,那么就请先杀死我吧!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李亨妥协。因为要杀杨贵妃,就要杀死玄宗,李亨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背上弑父的罪名的,否则将来就算他当了皇帝,皇位也坐不稳。
其次,如果玄宗非要保住杨贵妃,那么在陈玄礼看来,玄宗已经被杨贵妃彻底迷惑,无可救药了,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大唐王朝,也为了自己的前程,陈玄礼极有可能改为支持李亨继位。但是,出于对皇帝的忠心,陈玄礼还是不会同意对玄宗下杀手的。
也就是说,如果玄宗要保住杨贵妃,势必要做出妥协,他手中唯一能和李亨谈的筹码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的宝座。如果玄宗肯主动让位给李亨,那么李亨是一定会放过杨贵妃的。
一边是皇位,一边是爱妃,玄宗左右摇摆,在经过痛苦的权衡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前者,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暂时保住了自己的皇位。这也符合玄宗一贯的作风,为了保住皇位,他曾经不顾父亲的请求杀死了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曾经一日之内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如今只是牺牲一个杨贵妃,似乎并不是太难的选择。
莫说爱得深沉,尚未到患难之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