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为宋朝鞠躬尽瘁,为何最终被宋仁宗厌恶?

倩倩聊文史 2022-07-15 17:28:33

以一篇文章写红岳阳楼,范仲淹到底有多牛?如今岳阳楼依然耸立,却不见当年写文之人。千百年来,《岳阳楼记》惊艳了无数岁月,它早已成为了各大学子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人奋马扬鞭。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虽然他官至副丞相,但是却因为直言进谏惹得皇帝不爽。他屡次遭到朝廷的贬谪,最终病逝在上任的路上。

范仲淹在朝为官时,当时的皇帝是号称仁帝的宋仁宗,一向以宽宏仁义著称的宋仁宗,为何屡次想要将范仲淹贬得更远呢?范仲淹和宋仁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重用范仲淹

再好的千里马也要有识马的伯乐,不然永远只是马圈里普通的马。范仲淹就很幸运,他这样一匹千里马虽然屡经波折,但是总归还是被身为伯乐的宋仁宗一眼相中,对他委以重任。

1.爱管闲事的人

当时走进皇家圈子的范仲淹,与宋仁宗越来越多的接触。范仲淹这个瞎操心的毛病就改不了,虽然他管的事情大多都是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有一件事情却让宋仁宗与范仲淹的关系得到了质的提升。

因为宋仁宗即位时年幼,朝廷大权几乎落在了太后身上,随着宋仁宗的年岁增长,他也开始想要重新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势。然而这件事情,宋仁宗也不方便在太后面前开口,就一直耽搁下去。

直到宋仁宗遇上了范仲淹,范仲淹当时上书太后,请求还政给宋仁宗。虽然当时范仲淹人微言轻,但是宋仁宗正是需要像他这样敢于进谏,让太后还政的大臣。

范仲淹在尚书太后以后,宋仁宗便对他刮目相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之后的宋仁宗要如此重用范仲淹来进行改革了,这件事让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2.庆历新政

宋仁宗掌握政权以后,在之后的朝政中发现了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比如当时的冗官。由于官僚组织过大,行事效率极低,往往官不对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个情况下,宋仁宗就想找一个人来替自己改变这个现状。他找上的正是范仲淹。于理,范仲淹在文坛享誉多年,号召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也是宋仁宗找他的原因之一。

于情,范仲淹当时作为出头鸟,替宋仁宗说话要求太后还政,这自然得到了宋仁宗的青睐,范仲淹获得了宋仁宗天生的好感。重用自己喜欢的臣子替自己做改革的事情,这是再合适不过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背景方面,还是个人底蕴,亦或是送人中自己的情感方面,范仲淹都是最佳的选择。所以,范仲淹能得到宋仁宗的重用,并实行一系列改革。

二、贬谪范仲淹

范仲淹当时在皇帝心里也算是一个可塑之才,但是改革触动了保守派的底线,那些保守派联名上书制造压力。最后导致了变法失败,而作为改革派的范仲淹,也被皇帝贬出了京城。

1.改革过程

关于改革,其实范仲淹并不想接下这个任务。在官场沉浮20余年,已经磨平了范仲淹那直愣愣的性格,让他也开始优柔寡断起来。但是为什么他答应了?原因就在于朝堂上一声比一声高的呼喊声。

宋仁宗又拿出了绝对的诚意,特意为范仲淹开了“天章阁”,让他能够真正抒发自己的见解。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让范仲淹觉得改革也不是特别难,他就这样被宋仁宗忽悠去改革了。

改革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本来范仲淹就是走马上任,许多的事情细节还没有理清,就被朝廷催促着赶紧推行。结果真正落实的时候遭到了很大的阻力,这让范仲淹心力憔悴。

最后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因为触及了保守党的底线,他们反扑上来的势力强大,改革派无论如何也不能实施下去了。亲历新政就这样草草收尾,但是为王安石变法做了铺垫。

2.被人算计

改革失败以后,当中间看到很多改革派的成员被宋仁宗当场贬谪。他就干脆自己也上书给宋仁宗,在折子里声情并茂地表示自己也要自清离京。范仲淹真的想走吗,不,他只是在试探宋仁宗。

范仲淹想要知道自己在圣人中心里有没有分量,结果他就被人坑了。宋仁宗当时接到请辞表的时候,其实十分纠结。因为不同意的话,那些保守派又开始在朝堂哭诉,同意的话又怕寒了范仲淹的心。

要知道,这次的改革其实是宋仁宗将范仲淹推出去做幌子,让范仲淹背了这个黑锅宋仁宗本来就心里有愧。这一封请辞信,他是左看右看也不能抉择出来,他便问了宰相章得象,“以你看该如何?”

宰相章得象也不愧是老滑头,他浸淫官场多年,里面的弯弯绕绕说起来可是司空见惯的。虽然他没有公开表态,但是骨子里到底是保守派,他阴起人来自然也不会手软,他让宋仁宗挽留范仲淹。

“范仲淹这个人就喜欢虚名,皇上若是直接同意会伤了名声,倒不如极力挽留他,若是这范仲淹欣然谢恩,同意不再辞官,那便可以正式的把他逐出京城。”宋仁宗同意了,极力挽留范仲淹。

范仲淹本来也没想走,看到宋仁宗这诚恳的模样,以为自己在皇帝心里还是有地位的,即刻就领旨谢恩,再也没有提出过想要离职的想法。宋仁宗这么一看,确实就跟宰相所说的一样,范仲淹利用了他的仁慈。

失望至极的宋仁宗,直接把范仲淹贬出了京城。毕竟像范仲淹这样直言直语的人,也就只有魏征一个人能被唐太宗无限制的包容,然而有的时候唐太宗都没办法完全理解魏征,更何况是范仲淹。

三、原因

范仲淹被宋仁宗所讨厌所厌恶,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两点,第一就是他的性子太过于刚正不阿,直言直语的谏言特别容易引来皇帝不满。这第2点,就是他涉及朋党之争。

1.刚正不阿

范仲淹一开始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当时范仲淹与晏殊交好,然而晏殊在举荐门生上报名单中,却并没有把范仲淹写在里面。宰相王曾就问晏殊,“你怎么没有把范仲淹写进去,拿回去去重写一份!”

范仲淹也算是晏殊的学生,怎么晏殊就不愿意把范仲淹报上去呢?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当时范仲淹为了感念晏殊的好,为了天下苍生疾苦,他奋笔疾书写了万字奏章,请求宋仁宗改革弊政。

这可把晏殊吓得不轻,要知道晏殊当年锋芒毕露,如今照样不是被磨平了棱角。这让晏殊觉得,和范仲淹做个知己就好了。举荐范仲淹的风险太大。宋朝采取连坐制,被举荐人出事,举荐人也会受到责罚。

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范仲淹之前上书请求太后放政,但是折子都被宋仁宗压下来了,其实到这里范仲淹做得也不错,还为自己赢得了不畏权势的美名。但是他脑子一根筋,把这件事在朝廷上捅开了。

宋仁宗那叫一个骑虎难下,本来支持太后的官员和太后本人不知道这件事,结果范仲淹居然在朝廷上提出。无奈之下为了太后的颜面,范仲淹只能被贬出京城。

好不容易等到范仲淹再次回到京城,他又开始把管事的手伸到了皇帝的后宫。宋仁宗当时因为宠爱两个妃子,想要废了原来的皇后。范仲淹就站出来说,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废皇后是不孝的表现。

范仲淹真是踩雷一个比一个精准,虽然宋仁宗是以仁慈著称,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皇帝。对于一个以下犯上公然辱骂自己的臣子,宋仁宗是毫不留情面,又一次把他贬出京城

2.朋党论

范仲淹在改革新政期间,本来就是心力憔悴。加上因为动了保守派的奶酪,他们极力阻止之下,改革依旧在缓慢前行,就在这个时候朋党之争兴起,本来对于范仲淹而言,这件事是空穴来风的。

保守派一直想要抓住改革派的头头范仲淹的小把柄,结果欧阳修的一篇《朋党论》直接变成了导火索。不管之前范仲淹有没有私结营党,现在这篇文章一出来,不用说了,实锤了。

范仲淹兢兢业业的改革,本来或许前途一片大好,结果却让他遇上了猪队友,一篇文章直接让他深陷舆论风波顶尖。虽然欧阳修写这篇文章并没有那个意思,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火上浇油。

总结

范仲淹一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然而他却不受皇帝待见,这也导致他一贬再贬。固然范仲淹的性格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宋仁宗容不下他。

他说话太直,为人又不懂得圆滑,虽然他所说的事情都是真的,但也确实对朝廷会有很大帮助。但是他直接上书进言的方式,很容易得罪官场,就连晏殊都不想举荐他。

话虽如此,但是宋仁宗和范仲淹可谓是成全了彼此,宋仁宗因为范仲淹树立了清廉的朝廷之风,范仲淹因宋仁宗而成为千古表率。但是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可是一点都不少。

0 阅读:489
评论列表
  • 2022-07-31 23:57

    范仲淹第一保护的宋朝的利益,不是皇帝和士大夫的利益;范仲淹第二保护的是士大夫的利益,也不是皇帝的利益,皇帝能喜欢他才怪!

  • 2022-07-15 23:13

    范为直臣,以己之力,力挽狂澜,是英雄,但庙堂之上,一己之力,没众人支持,只能是无限寂寞……

  • 2022-08-12 17:43

    改革这件事,就是利益重新分配。动的还都是既得利益集团。需要当政者无比坚毅的决心。而宋仁宗就是个老好人式的软蛋,根本不是主持改革的明君。庆历新政,改革失败后。仁宗自己也有惋惜,也要推卸责任。推给谁?自然推给老范他们几个,但老范不是推卸责任的人。这样仁宗因愧疚而生怨恨。也实在是没脸见老范。

  • 9118 2
    2022-08-28 03:57

    北宋改革改着改着就没了[笑着哭]

  • 2022-07-16 09:27

    宋仁宗就是一个不靠谱的皇帝,改革没有决心和毅力,对外以财求和,范仲淹被他坑死。

  • 2022-07-19 10:59

    整个宋朝的政治风气就是干得多罪越大,苟且偷安最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