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东部军区在千岛群岛进行了一次非常低调,但意义重大的实弹演习。根据演习构想,一个俄军侦察小组将假想敌坐标传给炮兵分队,随后,一架先进的无人攻击机出动,精准投下一枚1000公斤制导炸弹,假想敌破坏小组立刻被全歼。
出动察打一体无人机协助地面部队作战,这种模式已不再新鲜,但此次演习中,俄军出动的是新锐的S-70“猎人”隐身无人攻击机,高速抵达战场后,仅消耗一枚弹药即解决战斗,如此隐秘而高效的方式还是值得称道的。
更关键的是,S-70隐身无人机是苏霍伊航空集团,专门为苏-57战斗机配套研发的。这也是全世界首款,与有人驾驶战斗机同时推进的无人机项目。
笔者认为,苏-57单独拿出来与中国,美国的五代机比较,却是没优势可言,但把苏-57和S-70作为一个系统再来比较,毫无疑问,这才是苏-57的“完全体”状态,凭借这种特殊能力,苏57可能率先达到来五代半水平,距六代机只有一步之遥。
从苏霍伊发布的介绍资料可知,S-70翼展19米,起飞重量20吨,最大平飞速度为1000千米/小时,航程4000千米,有效载荷超过2吨,示意图上显示,S-70机腹下有两个独立的弹仓,应该能够分别挂载两枚1000公斤炸弹或其他制导弹药,有足够的打击威力。
俄国防部计划,未来2年内,会陆续采购3架S-70,将进行更广泛的飞行和实战测试。
S-70采用了大后掠角的飞翼布局,发动机进气口位于靠近机头的机身背部,机腹十分光滑,对提高雷达隐身能力大有益处。此外,这种设计也能避免地面杂物被吸入进气道。
当前,S-70无人机依然采用裸露的发动机尾喷管,而且机身背部突兀着多个冷却空气进气口,外媒因此认为该机隐身能力堪忧。
但笔者认为S-70目前还处于原型机阶段,未来量产之后,必然还要再进行外观的优化,比如将冷却进气口隐藏起来,对尾喷口进行红外遮蔽处理等,对于俄罗斯这种拥有深厚航空制造底蕴的国家而言,这都不算事。
更为重要的是,苏-57在获得S-70的配套之后,会对未来空战与空地火力打击产生怎样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与思考。
比如,一架苏-57如果能指挥多架S-70无人攻击机,利用S-70隐身好,速度快,具备侦察与攻击能力的特点,率先进入敌方防空系统进行打击和破坏,苏-57则作为指挥机和武器发射平台留在防空导弹射程之外,那么,苏-57隐身能力相对不足的缺点,还算是缺点吗?
这或许是俄罗斯对第六代战机作战模式的一种超前探索。
同时期,欧洲也对有人战机与无人攻击机的整合进行了探索,比如法国的“神经元”和阵风战斗机。美国也推出了XQ-58A忠诚僚机,计划配合F-35战机作战,但似乎都没有苏-57和S-70无人机作为一套系统的两个部分来的更默契。
也就是说,未来六代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可能是有人驾驶战机和与之配套的无人隐身攻击机同时研制,作为一套作战系统出现,既可以联合作战,又能分别独立完成战斗任务。
由此联想到在国庆阅兵中首次正式亮相的攻击-11型隐身无人机,从其代号就可以确认,它具备察打一体能力,也是全球首款正式批量服役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攻击机,从这一点上来说,攻击-11型走的要比S-70更远,
至于它能不能和歼20形成有人无人搭配,具备联合作战的能力,笔者相信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肯定已经在进行相关系统的研发工作。因为在成飞完成歼20的设计之后,对其进行升级和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工作,如果能实现歼20与攻击-11无人机的整合,那么中国空军的战斗能力,将再次出现质的飞跃,进入五代半行列。
国外想买初57还得买多架猎人无人机的话那得再花好多钱啊
想起美帝的无人机斩首行动,不知我们的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