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故事表面上展现了一场抗争的历程。主角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不断与注定的命运抗争,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毅然反抗天道。申公豹领导海底妖族围攻陈塘关,导致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新塑肉身被毁,哪吒为救敖丙,前往阐教求取仙药,试图重塑敖丙肉身,这是对申公豹侵略行为的反抗,也是对陈塘关和敖丙的拯救。后发现陈塘关被毁,哪吒问责东海龙宫,挑战他想象中的暴力。最终,揭露无量仙翁为幕后黑手,哪吒与之展开激战,反抗上层秩序。无疑,电影中的哪吒是一位天生的叛逆者。
动画中,政治隐喻比比皆是:哪吒初见玉虚宫,惊叹“好白!好白。”;无量仙翁赐予的仙人玉牌上,刻有美国国徽中的鹰形象。无良仙翁将哪吒投入天元鼎炼化时,鼎盖上的美元符号,以及诱惑哪吒的噬魂丹,病毒般的结构,都充满了隐喻。
封锁在电影中无处不在。首先是申公豹对陈塘关的封锁,药物无法输送,宛如中国历史上的封锁。哪吒为突破封锁,求得仙药,参加玉虚宫考试,象征着中国近代史的对外取经。玉虚宫内,道貌岸然之下是对妖族的掠夺,捕妖队、鹤鹿童子,他们将妖怪炼化成仙丹,剥削与压迫如同世界史的缩影。
天元鼎的封锁,将所有妖怪吞没,无论是反抗者、皈依者还是无知者,都难逃一劫。哪吒与敖丙,一魔一仙,象征着“野蛮性”与“文明性”。在近代史背景下,中国失去了“文明民族”的身份,不得不以“野蛮民族”的姿态向西方学习。敖丙寄生在哪吒身上,艰难求生,体现了华人内心的自卑与自怜。
陈塘关的毁灭,让哪吒觉醒,认可自己的魔童身份,不再以妖气为耻,勇敢反抗天道。刘慈欣的《三体》中有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在西方文化中,野蛮并非贬义词。哪吒与敖丙的共同战斗,摧毁了封锁他们的天元鼎,挑战了无量仙翁的权威。
在《哪吒》中,父权的反抗也有所体现。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走上了叛逆之路。而在电影中,哪吒对父母更多的是爱与和解。在家庭遭受危机时,哪吒明白了父母的爱,从反抗“小父权”转变为反抗“大父权”。
《哪吒2》的呐喊、觉醒与破碎,不仅是电影情节,更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这部电影,以其票房佳绩,嘲讽了不思考的创作者,为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们带来了希望。愿《哪吒2》的火种,照亮中国电影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