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所谓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税”政策。 美国针对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制度方便了美国游客从国外带纪念品回国,并减少额外支出。
美方的这一政策调整,对航空物流企业来说,将是一次艰难抉择。
我们知道,我国的航空物流企业,特别是拥有宽体机的货运航空公司自2020年以来风生水起,效益非常好,主要是赶上了两次风口、赚了两波钱:
一是疫情短缺的钱。
受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紧张,但中国制造还是持续运转,为全球提供了各种物资,航空物流企业以其出境、速度占据了一定优势,一时间“一货难运、一舱难求”,航空物流企业大赚特赚。
二是跨境电商的钱。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通过网络平台选购物美价廉的海外商品,享受了贸易全球化发展的红利。 中国航空物流企业将跨境电商包裹运输至美国,最终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中,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帮助他们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质。
因此宽体货机运输可谓是供不应求。
如今,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取消适用于来自中国的低价值包裹的“小额豁免”条款,不再允许企业就零售价值不超800美元的国际货运免缴进口税。
自5月2日起,从中国内地和香港通过国际邮政系统向美国寄送的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将被征收适用关税,且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
这一政策调整,对航空物流行业的成本、流程和市场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成本激增,利润空间被挤压 长期以来,美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凭借这一优惠,中国航空物流企业将大量跨境电商小包高效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中。
数据显示,去年通过这一政策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近14亿件,多数来自中国。
航空物流作为跨境电商小包运输的主力军,凭借高效快捷的优势,实现了商品从中国到美国的快速流转。 如今,“小包免税”政策取消,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以往享受免税优惠的跨境电商小包,如今需缴纳关税,直接导致商品成本上升。
对于依赖低价策略、利润微薄的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提高商品售价成为维持利润空间的无奈之举。
然而,商品价格上涨必然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导致跨境电商订单量下滑。
订单量减少使得航空物流货源不足,许多货运航班载货率下降,运输成本却未同步降低,反而因载货率不足被进一步摊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陷入恶性循环。 二、报关流程繁杂,效率与风险并存 报关流程变得更加复杂繁琐,是新政策带来的又一难题。
新政策要求邮件的承运人必须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报告装运细节,并维持国际承运人保证金以确保关税支付。
这意味着航空物流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处理报关事宜,包括整理和提交各类文件、与海关进行沟通协调等。
报关流程的延长,不仅增加了物流的时间成本,还提高了出现报关错误或延误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货物可能会被滞留,进一步影响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原本追求高效的航空物流,在繁琐的报关流程面前,优势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航空货运的效率和速度优势就不存在,对航空物流企业来说,这一冲击尤为巨大。
三、市场格局生变,行业竞争加剧 从行业整体来看,美方取消“小包免税”政策将深刻改变航空物流市场格局。
一些原本专注于跨境电商小包运输的航空物流企业,由于业务受到严重冲击,可能不得不重新调整业务方向,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而那些具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大型物流企业,或许能够凭借其资源整合能力和多元化业务布局,在这场变革中更好地应对挑战,甚至借机扩大市场份额。
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市场集中度可能会有所提高,如果没有综合解决能力、没有一体化保障能力、没有上下游产业链支撑的航空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美方取消“小包免税”政策,给航空物流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且深远的。
这不仅是对航空物流企业运营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整个跨境电商产业链的一次深度重塑。
不过,航空物流并非没有机会。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 2017年的19.0%降至2024年的14.7%。
而东盟、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的比重逐渐增多。2024年,中国出口巴西720.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024年,中国出口俄罗斯1154.99亿美元,同比增长4%。
跟着产业链走,跟着贸易流走,新兴市场或许是航空物流公司新的机会。
未来,航空物流企业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