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企业目标以美国竞争对手一半的成本,实现可控核聚变!

啊德音 2024-09-10 12:59:46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家位于上海的初创企业正寻求筹集五亿美元,以开发更廉价的下一代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中国正在与西方国家竞赛,争取将这一突破性的清洁能源商业化。

可控核聚变是指氢同位素在极高温度下融合并释放能量。几十年来,这种技术被认为有望提供充足的无排放电力,且不会产生长期放射性核废料。

成立于2021年的能源奇点(Energy Singularity)一直在开发小型托卡马克(tokamak),这是一种预计将在未来聚变发电厂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机器。

根据总部位于美国的聚变工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数据,这家中国初创公司是约13个国家至少45家致力于商业化核聚变的公司之一,它们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燃料来源。

然而,这项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专家表示,尚无法保证聚变发电厂能够实现。到目前为止,许多已开发的机器仅能产生足以烧开一壶水的能量。

能源奇点的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叶宇明表示,公司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及其衍生企业联邦聚变系统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正在进行的工作的启发。

这些美国工程师一直在开发一种使用高温超导材料(HTS)的小型托卡马克,该材料用于包裹被加热到比太阳更高温度的同位素等离子体,从而解释了托卡马克如何用于实验以获取核聚变反应的能量。

叶宇明对《金融时报》表示:“我们认为这更多的是一个工程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所有托卡马克都是基于相同的物理原理来实现聚变能量的。但通过HTS磁体的创新,我们可以显著缩小机器的尺寸,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虽然叶认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享有“更有利的”资金环境,但能源奇点预计能够利用中国在包括HTS材料在内的关键聚变材料方面的深厚供应链。

公司表示,其首台装置“鸿荒70”(Honghuang 70,简称HH70)约95%的材料均为本地生产,突显了中国在核电技术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

叶说:“我们在材料,员工等各方面都有成本优势,我们认为在中国建造同类型机器的成本至少比在美国低50%。”

尽管如此,他也指出,随着技术向更强磁场的发展,“可能会存在一些科学上的不确定性”。

能源奇点为开发HH70筹集了约1.1亿美元,该装置的首次运行于今年6月宣布。

机构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和蓝驰创投(Lanchi Ventures),它们分别是美国风投公司红杉资本和蓝驰创投的前中国分支机构。

该初创公司现已发展到约135名员工,并计划在未来的融资轮中筹集约五亿美元,以便在2027年之前开发下一代核聚变装置HH170。

该装置将更大,产生的能量将显著增加,公司希望在2035年前推动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尽管中美关系紧张导致融资环境受挫,叶宇明仍对从本地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充满信心。他说:“五亿美元确实具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努力,这也不是完全遥不可及的。”

叶宇明表示,除了私营部门外,能源奇点还在与国有支持的团体进行对话,讨论潜在投资。

该公司已与包括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和兰州大学在内的中国机构和大学签订了合作合同。

不过,他指出,私营部门在实现核聚变商业化方面的进展似乎更快。“我们在短短两年内设计、建造并运行了我们的第一台机器,这比任何大学或研究机构通常建造一台托卡马克的时间都要短得多。”

叶宇明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与前北京大学同学杨钊和董戈共同创办了该公司。后者分别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前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李柱勇。

0 阅读:15

啊德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