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秋天,莫耶斯在执教曼联时发出评论:“曼联必须在一些方面做出改变,包括传球、防守、创造进攻机会方面。”12年过后,莫耶斯重返埃弗顿执教,对阵曼联时这句话依然有效,曼联依然需要在传球方面做出改变。

这场比赛虽然曼联平了,可是曼联在比赛前60分钟踢的极为糟糕,每个球员都是个体,都在单打独斗,相互之间缺乏支援、跑动、掩护,进攻端站着等球,防守端站着等队友去对抗,所以曼联基本上在前60分钟基本上没有任何威胁,仅仅只有2脚射门0射正的数据。曼联的改变是固定了B费的职能、换下卡塞米罗舒缓了中场的空间,加上利用了埃弗顿换下了杜库雷,这才给曼联带来了一线生机。
曼联的首发:卡塞米罗+乌加特的双后腰曼联拿出了一套卡塞米罗+乌加特的双后腰配置,B费+齐尔克泽双前腰、多尔古、达洛特的双翼卫配置,这已经是曼联一线队能拿出的阵容了。这套阵容的关键,就是卡塞米罗能不能起到联系前后场的作用,B费、齐尔克泽能不能在前场拿住球。

而曼联并不是完全的三中卫阵型,达洛特的位置更加接近边前卫,马兹拉维才是右边后卫,多尔古虽然是边翼卫,但是他身前没有人的,多尔古实际上打了左边后卫、左边前卫的位置,曼联实际上是一个密集中路的4231阵型,也是不对称的4231阵型。

曼联这场比赛的问题率先出现了,曼联用多尔古单打一个位置,他需要一个覆盖整条边路,防守的时候需要回来,因为没人给他补位的,进攻的时候要压上去,因为B费很少拉边,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多尔古上下翻飞,找不到向前出球的路线。

埃弗顿对于齐尔克泽、霍伊伦都是贴身防守的,每次他们想要纵向跑动,都有人跟着一起跑,曼联根本传不过去。多尔古在上半场形成了4次传中,其中1次是跑了空位,从中路转移过来的球权。

而另外3次则是B费好不容易到左边路跟多尔古形成配合,有人负责配合向前传球,多尔古才能够形成前场的传中机会,只是多尔古的传中跟队友的默契度不高,他的传中比较靠近门将,显然是希望队友接应的,而曼联的队友每次跑中路,身边都2个人,没有第二落点。

曼联堆叠了4个中场在中路,齐尔克泽、B费都是具备组织能力的,卡塞米罗、乌加特都是负责转换拦截的。问题是中场太密集了。埃弗顿的配置是很有勇气的,他们直接用边后卫对边后卫,只要达洛特、多尔古上来,他们的边后卫根本不考虑身后空间,直接贴身。

那么,边路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中路,埃弗顿2个后腰、1个前腰、两个边锋,还搞不定你4个中场,整个中场区域一下子堆叠了9个人,谁也别想拉开局面。曼联在中场的短传失误非常多,233次传球成功了203次,其中一些传球失误是面对面传球失误的,这就直接给了对手拉开空间的机会。
按理来说,曼联的齐尔克泽应该是压在前场的,B费应该是在左边路协助多尔古的,两名球员的职能不清晰,导致场面非常混乱。上半场曼联在防守端基本上看不见乌加特的身影,他都被挤压到看不见了,齐尔克泽也控不住球,因为身边的人太多了。
阿莫林的改变:2个位置调整改变局面下半场刚开场曼联依然是散兵作战的,真正做出调整是换下卡塞米罗、把B费位置后撤。这种调整,把齐尔克泽固定在前腰的位置,他可以更多的控球、分球,在两线之间拿球,而B费负责后场出球、向前输送球权。

后场有人出球、前场有人组织进攻,边路的加纳乔具备向前突击能力,这就基本盘活了曼联的进攻,齐尔克泽的灵活跑位、高球权控制,也保证了曼联的球权转换。

加纳乔出场之后在左边路制造了3个犯规,其中一次更是让曼联获得扳平比分的机会,埃弗顿难得在后腰位置缺乏保护,乌加特在禁区前腰拿到第二点,抽射扳平了比分。

可是,这种情况等于B费是单后腰,埃弗顿一旦进行高位逼抢,那么以B费的防守能力和控球能力,曼联的后防线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比赛最后时刻就差点被埃弗顿打进1球。曼联之所以这么大胆,关键还是埃弗顿在下半场缩回去防守,而且提供中场硬度的杜库雷被换下去了,所以这套B费单后腰的体系才奏效了。
比赛小结:不知道怎么评价曼联在上半场不应该踢成这样的,B费有点跑动太多了,一段时间里放弃了左路的职能,全场都看得见B费的身影,就是在左路出现的镜头寥寥无几。卡塞米罗没办法起到攻防转换的节奏,两个球权大量索要球权,直接压缩了乌加特、齐尔克泽的空间,他们也没有起到帮助B费、卡塞米罗拉开空间的压力,反正上半场曼联就是各种乱跑、各种失位,唯一能压住位置的就只有多尔古一个人。
这场比赛算是用了卡塞米罗+乌加特的双后腰了吧?在有三中卫的情况下,还配置双后腰等于压缩空间的,而且双后腰+双前腰中有人总是乱跑。另外一点是曼联球员是真的怂,以前的曼联痞性十足,你要上身体就上身体,现在的曼联球员根本不敢上身体,甚至有点害怕拿球,他们处理球最舒服的位置,就是对手不贴身的时候,一旦对手贴上来,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迷惘、害怕,想要赶紧把球给转移出去。
现在的曼联就是萌萌的,谁见了都想要捏捏小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