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乾隆皇帝,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电视剧里,他不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就是在后宫谈情说爱,风流倜傥,反正怎么潇洒怎么来,妥妥的“网红”皇帝,迷倒了一众粉丝。
可咱们也要明白,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是为了迎合观众,图个乐呵。
真要较真起来,和历史上的真人真事,那还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这不,最近我翻阅史料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乾隆皇帝的真实长相,和电视剧里演的那位“大帅哥”,那可大不一样!
是谁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泄露了乾隆的“真面目”?
说来也巧,这位“罪魁祸首”啊,还是个外国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宫廷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意大利人,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
1715年,他怀揣着对东方文明的向往,远渡重洋,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了康熙皇帝宫廷里的一名画师。
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他都伺候过,可谓是见证了清王朝最辉煌的时代。
要说这郎世宁,那可不是一般的画师,他是带着西方绘画的“先进技术”来的。
他画画,用的可是欧洲的技法,讲究明暗、透视,画出来的人物,那叫一个栩栩如生,立体感十足,跟照相机拍的似的,这和当时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大相径庭,让见多识广的康熙皇帝也眼前一亮。
到了雍正、乾隆时期,郎世宁更是备受器重。
尤其是乾隆皇帝,对西洋玩意儿那叫一个着迷,自然对郎世宁的画技也是赞赏有加,经常让他给自己画像,记录下自己“英明神武”的帝王形象。
可问题来了,乾隆皇帝是皇帝啊,那可是九五之尊,总不能让他像个模特一样,老老实实地坐着,摆好姿势,任由郎世宁观察、描摹吧?
而且,皇帝日理万机,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坐着给画师当模特?
所以,每次画像,那都是个“技术活”。
郎世宁得先在旁边“潜伏”着,偷偷观察乾隆皇帝的样貌、神态、一颦一笑,等回去以后,再凭着记忆,一点一点地把画像给画出来。
这不仅考验画技,更考验记忆力和观察力,一个不小心,画错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您还别说,郎世宁还真有两把刷子,他画的乾隆皇帝,那可真是惟妙惟肖,把乾隆皇帝的样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是乾隆皇帝的“高清写真集”。
比如,这幅《乾隆半身冬装像》,就真实地展现了乾隆皇帝在寒冬时节的面貌。
您瞧,画中的乾隆皇帝,穿着厚厚的冬装,头戴貂皮帽,一副不怒自威的样子,尽显帝王威严。
这要是搁在别的宫廷画师手里,那肯定要把乾隆皇帝画得怎么英俊怎么来,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词都堆砌上去,什么“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龙凤之姿”……反正怎么夸张怎么来,至于像不像,那都是次要的。
可郎世宁不一样,他画画,追求的是真实,是还原人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
所以,他并没有刻意美化乾隆皇帝,而是老老实实地把他画成了一个单眼皮、鹰钩鼻,但眼神睿智的普通人。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普通人!
没有电视剧里那样浓眉大眼,也没有史书上描写的那么英俊潇洒,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的形象。
除了这幅《乾隆半身冬装像》,郎世宁还画过不少乾隆皇帝的画像,比如展现乾隆皇帝阅兵场景的《乾隆大阅图》、描绘乾隆皇帝狩猎英姿的《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等等,每一幅都堪称精品,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在《乾隆大阅图》中,郎世宁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将人物和场景安排得错落有致,画面宏大,气势磅礴,将乾隆皇帝在京郊南苑阅兵的威严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中的乾隆皇帝,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盔甲,威风凛凛,周围是整齐划一的军队和旌旗招展的景象,隔着画卷,仿佛都能感受到当时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而《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则展现了年老的乾隆皇帝精神矍铄的风范。
画中的乾隆皇帝,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抖擞,骑马射箭,一箭双鹿,尽显帝王风范。
这幅画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个人魅力,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弓马骑射依然是皇室贵族重要的活动之一。
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真实面貌,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可惜的是,郎世宁在1766年就去世了。
乾隆皇帝对他的离世深感惋惜,亲自下令,将郎世宁的画作整理保存,以延续他的艺术成就和对清朝的贡献。
乾隆皇帝一直活到了1799年,他这一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也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
而郎世宁的画作,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能够透过历史的尘埃,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这位传奇皇帝的方方面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乾隆皇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电视剧里那个“完美”的形象。
所以说,电视剧里的乾隆皇帝,那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跟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要想了解真实的乾隆皇帝,还得去看一看郎世宁的画作,那才是真正的“照妖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