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盘龙城群里,有许多的外地人,他们对黄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很多人喜欢东西湖胜过黄陂
光谷群里,日常都是嘲讽汉口,鼓励光谷和鄂州,小编这个土著武汉人,平常是不敢说话的,但凡说点汉口的好话,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
对此,小编个人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咱有过多年外地打工的经验,很清楚一个外地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究竟是喜欢说普通话的地方多些,还是讲方言的地方多些。

小编,读书不努力,加上家里没有关系,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市找不到体制内的工作,只好跑去长三角和珠三角打工,进过工厂,也做过生意,经常加班,也偶尔洗脚
深圳的关外和关内(深圳,罗湖福田南山和盐田,属于市区,郊区宝安和龙岗打工仔要进市区,以前都需要检查边境通行证,有设置多处检查关口,所以市区叫关内,郊区叫关外),咱都住过,即使不考虑住房的租金,咱个人还是更喜欢关外的生活
居住在深圳的郊区,有如下优点:
深圳关外工业园旁边,都有大量的平价住房出租(几百就可以租个单间),上班非常方便,深圳市区(关内)租一个10平米的单间都要1200以上,商品房那就更贵了深圳关外,物价比关内起码便宜一半深圳关外,95%的居民都是外地人,大家都讲普通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深圳关内,本地人,香港人,广东人很多,他们都讲白话(广东话、粤语),你很难融入到他们的圈子里下图为深圳关外的出租楼

同样的道理,外地人来武汉工作和生活,当然更喜欢讲普通话居民很多的地方
武汉这个城市,有很强的码头文化,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义利圈子:码头文化的内核是一个狭小的义利圈子,其基础是相互依赖的经济利益,表现为传统信义文化在社会底层的具体形态,即江湖义气。拉帮结伙:这种文化经常与行帮组织、会馆和袍哥人家等江湖气十足的传统社会组织形式联系在一起,表现为划分势力范围、讲江湖义气、重当前利益码头上,外地人非常容易被欺负,20多年前,武汉的火车站,汽车站,本地人都不敢去消费,黄陂人,蔡甸人、江夏人去市区买东西,也需要说汉腔(否则有很大概率被宰)
1990年代武汉住房开始商品化,外地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在武汉买房,武汉这种欺负外地人的风气才逐渐转变,如今的武汉街头,说普通的人群已经远远超过了说方言的人群,光谷,武汉经开,东西湖是武汉14个区域中外地人口最为集中的三个城区
黄陂的盘龙城,外地人数量早就超过了本地土著,但横店和前川,本地人还是要多过外地人
黄陂人,和汉口汉阳人是不同的,黄陂人热情好客,不会欺负外地人(这或许和黄陂人也全国到处做生意和打工有关,在外地被歧视,所以能够体会外地人的辛苦),黄陂人,只要你给他们面子,吃一顿饭,喝一顿就就能成为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