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宣布和张兰断绝母子关系:真发疯还是演大戏?看完这笔账之后,我悟了

文叔故事汇 2025-02-10 23:02:12

2月8号下午,抖音把汪小菲和张兰的带货账号全封了,理由是"拿逝者炒热度"。

这对靠着直播卖酸辣粉年赚2亿的母子,金饭碗突然被砸了。

结果封号才17个小时,汪小菲就在朋友圈发疯:要和亲妈断绝关系,还配上张兰直播翻白眼的丑照。

正常人被平台封号,应该先找客服申诉对吧?可这对母子偏不。

张兰转头就在微信视频号开新直播间,汪小菲更绝——直接跑到300多人的大群里@抖音老板周受资骂街,说"你们凭啥封我号?我带孩子呢根本没说话”。

这反应速度,比双十一抢货还快。

正当大家看得一愣一愣的,就有网友扒出,这已经是汪家第三次上演"断绝关系"的戏码了。

2023年床垫门:张兰直播爆料大S家事,汪小菲说"要和老妈划清界限",结果3天后母子合体卖床垫。

2024年抚养权大战:汪小菲发视频哭诉见不到孩子,转头张兰直播间就上架"想娃酸辣粉"。

2025年封号事件:账号刚被封,母子火速翻脸,结果麻六记天猫店流量暴涨430%。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赵律师指出,这场"断绝关系"在法律层面纯属闹剧。

根据《民法典》第1067条,自然血亲关系无法通过声明解除,汪小菲仍需履行赡养义务,否则可能构成遗弃罪,但母子俩显然把法律条款当剧本素材。

赡养费变营销梗:"钱不够用命抵"的疯话实为规避赡养责任的障眼法,同时制造热搜话题 。

遗嘱成流量诱饵:张兰多次宣称"财产全捐公益",但法律要求公证遗嘱才有效,至今未见文件。

监护权当促销工具:用"争夺孙子"转移视线,实际孩子长期由大S家属监护

更讽刺的是,在汪小菲发布断亲声明当天,张兰团队已秘密注册新公司"兰菲文化",经营范围新增"情感咨询"和"家庭关系培训"。

这对母子把亲情拆解成可量化的商业模块:1次断绝声明=3条热搜=5000万销售额。

至于这出戏演给谁看?明摆着是给直播间拉人气。

流量算盘打得响:封号反成摇钱树。

看看这波操作带来的真金白银:

汪小菲的"断绝书"冲上热搜第1,6小时阅读破5亿;

张兰新开的快手直播间,首播卖出920万;

淘宝"断亲T恤"连夜上架,3天卖空3万件......

最骚的是抖音封号公告刚出,麻六记直播间马上换背景音乐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在线人数从5000飙到10万+。

网友一边骂"没下限",一边抢39.9元的"断亲套餐",这生意经念得比寺庙和尚都溜。

这对母子的套路早该看透了:每次家庭矛盾=直播间流量+新品爆单。

2023年靠床垫赚了1.2亿,2024年借孩子炒作卖了8000万,这次更狠——连断绝母子关系都拿来当促销活动。

回过头来看,我们都被当成他们母子的"人肉提款机"了

下次再看到汪小菲发疯,建议直接划走。

毕竟你每点一次骂他们的视频,都是在给麻六记的新款酸辣粉众筹。

人家母子床头吵架床尾和,只有认真吃瓜的我们,钱包和感情被双重收割。

大S与汪小菲这一家人这场持续1095天的家庭伦理剧,折射出流量时代最荒诞的生存法则:

情绪即货币,汪小菲每句疯话价值83万(据广告位折算),网友愤怒成为估值筹码。

伦理底线沦陷,从"床垫门"猎奇到"断绝母子"的伦理崩坏,公众道德感被反复践踏。

信任体系崩塌,调查显示78%的95后认为"公众人物亲情皆剧本",社会信任成本飙升。

当张兰在直播间叫卖"断亲套餐"时,后台数据正被拆解成用户画像:25-35岁女性占比61%,二线城市占比54%,离婚用户活跃度高出平均值3倍。

这不是母子反目,而是一场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商业围猎。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后,他们母子就得复合,顺带收割一波。

而我们每一次点击,都在为这场畸形狂欢续费。

1 阅读:15
评论列表

文叔故事汇

简介:品故事、谈成长,于文字之间,见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