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辩论真理。
惠子说得到了一个瓠瓜,太大了,盛面不能放进面袋,盛水也放不稳,所以说瓠瓜大而无用。
庄子说,你干嘛非要用它来盛面盛水,你可以用他它做船,岂不是派上了用场。
惠子认为瓠瓜大而无用,庄子以为瓠瓜大有可用,同样的瓠瓜,却被两个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命运。
还看过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位懂植物学的旅游者来到一座小山脚下,他看到一株株美丽的兰花,心里想:这是兰花中的极品——佛兰。
他问山脚下的老农:
“能借我一把镰刀吗?”
“可以啊,不过,你要镰刀做什么?”
“我把这些兰花收割回去。”
“这是草,我们割回去喂牛,牛都不吃。”
旅游者把佛兰带回去后,成了富翁。
佛兰,在懂它的人眼里是珍品,是商机。在不懂它的人眼里是野草,是无用之物。
放(长)对了位置,就有用,放(长)错了位置,就无用,佛兰如此,人亦如此。
《庄子》当中有个故事。
孔子和弟子去游行时,在一所祭祀庙前看到一棵长得又直又高的大树。
树干直且长,树枝也没有太多的枝丫。
弟子们疑惑地问:“如此大树,竟然没有在合适的时候被砍伐掉?”
孔子说这棵树没用,它的木材做不了任何有用的东西才活到了现在。
因为本身的木材材质不适合做东西,被木匠抛弃,是木匠眼里的垃圾,却是大树本事的财富。
美国一个人在寻求商机时,灵机一动。
用了7年的时间搜集了成千上万个失败的“试验品”,他开了一个展览。
展览会上,他在每一个试验品的下方都写上了实验失败的原因,让参观者引以为戒。
一件件被实验室丢弃的垃圾成了年轻人致富的法宝。
说它是垃圾,是因为放错了位置,说它是财富,是因为放对了位置。试验品如此,人亦如此。
普通&精英《庄子》中有一个商人,看到本国的草帽卖得很好,就想着多挣点钱,拿到国外去卖。
他来到了越国,一顶草帽也没有卖出去,因为越国人“断发纹身,无所用处。”
人只有在对的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一位小前台不满意自己的岗位和收入,想做销售,多次向领导申请,均被拒绝。
理由是,刚毕业没阅历,做不好销售,历练两年再说。
小前台工作之余,就利用一切机会开发客户,半年后,一个大客户来到公司,签订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单。
这单笔销售额创造了公司新的历史。
一位普普通通的前台,瞬间成了公司的销售精英。
人,在对的位置,才有热情,才能创造出价值。
写在最后的话一无所用的人是没有的。
所谓的一无所用,只是站错了位置或被放错了位置。
感到无所用时,找到自己的特长,然后多花时间去做它,接着,你就是精英。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