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在沙特会谈后的一番表态,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核安全议题。他重提中俄美英法五常四年前达成的关键共识,“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并强调俄罗斯仍致力于在五核国框架下减少战略风险。这一表态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安抚,更暗含向中国传递的明确信号:尽管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俄罗斯并未忘记对中国的承诺。
去年,普京政府更新国家核战略,扩大核威慑范围,其中一项条款引发广泛争议:若俄罗斯认定无核国家在拥核国家的支持下对其构成“侵略”,即便对方使用常规武器,俄方也可能动用核力量“先发制人”。这一政策调整被西方解读为“核门槛降低”,加剧了全球对核冲突的担忧。然而,俄方坚称此举仅为应对北约的军事压力,而非主动升级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初期,西方媒体曾多次报道称,中国对核问题的立场对俄罗斯的决策产生关键影响,甚至促使普京放弃在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计划。如今,拉夫罗夫重提五常共识,显然意在向中方表明:俄罗斯的核战略调整并非为发动核战争,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履行防御性承诺。
随着美俄关系近期出现缓和迹象,俄罗斯在核问题上的表态也趋于谨慎。拉夫罗夫提到,特朗普政府希望与俄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避免两大核强国直接对抗。然而,俄方对美国的诚意仍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在核裁军问题上。美国曾试图拉拢中国加入美俄核谈判,但俄罗斯明确表示“尊重中国的选择”,不会替美国施压。
拉夫罗夫还特别强调,中国的核武库规模远小于美俄,美国炒作“中国核威胁”毫无依据。若美国真想推动多边核裁军,必须确保中美俄处于同等水平——这一条件目前显然不现实。此外,俄罗斯还指出,英法作为拥核国家,不应在核裁军议题上置身事外,否则美俄的任何协议都可能因西方阵营的地缘施压而失去意义。
在美俄关系仍存变数的背景下,五常四年前达成的核共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共识不仅是避免核冲突的底线,也为大国协调提供了框架。中国作为五常中立场相对平衡的一方,近年来在联合国积极推动核大国对话,成为维护战略稳定的关键力量。俄罗斯显然希望借助中国的斡旋能力,确保核问题不被单边主义绑架。
拉夫罗夫的最新表态,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姿态调整,也是向中美释放双重信号:对美国,俄罗斯愿意对话但拒绝被孤立;对中国,俄方仍重视双边互信,不会背离共同安全理念。在核战争的阴影下,大国的每一步选择都关乎全球命运,而五常的协作仍是避免灾难的最后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