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南方多地紧急撤回一个“夏天”,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气温跌破0℃,甚至飘起雪来……
眼下正是采制明前春茶的黄金时期,剧烈降温之下,强降雨、降雪、霜冻等气象纷至沓来,小懂这两天就没少刷到圈内茶人分享的茶山现状。

不少茶友也私信咨询小懂各地春茶情况,尤其是霜冻对春茶品质的影响牵动无数茶人的心弦!
今天,小懂就对话了一些业内资深人士,为大家带来了一手消息!
政和白茶
地处南平武夷山山脉的政和,平均海拔高达800米,境内最高峰达到1597米,所产的是妥妥的高山白茶,素以“高山韵、米汤感”著称白茶界。
一场春雪让政和高山茶园一夜之间银装素裹,小懂向长期合作的政和白茶非遗传承人陈仕斌老师了解到:受霜冻影响,政和高山白茶产量或将大幅缩减。

据陈仕斌老师巡视茶园发现:此次倒春寒降雪让海拔105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大面积遭遇霜冻,而海拔800~900米的茶园仅是下雪,茶鲜叶没怎么挂霜。
目前,政和高山茶园尚处于米芽(头采春茶、带有鱼叶)采制期,剥针还未开采。对此,陈老师表示:“大面积霜冻的高山茶园,只能待解冻后修剪掉冻伤芽。”

如此一来,政和高山茶区的好原料就会减产,等级较高的政和高山米芽、高山银针、高山白牡丹产量也会随之锐减,只能等待下一轮鲜叶生长采制寿眉。
至于政和境内海拔相对较低(800~900米)的茶园,由于受霜冻影响较小、芽叶没怎么被冻住,还可继续采制手剥银针、白牡丹等。

另外,陈老师认为今年政和白茶的品质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其一是现已开采的明前政和高山米芽由于前期低温晴朗、昼夜温差大等气候影响,茶树长势好、品质优异。
其二,遭遇霜冻、积雪严重的政和白茶品质或有所下滑。陈仕斌老师解释道:“霜冻结冰、积雪厚重都可能会冻伤芽叶,小雪、没冻住的芽叶品质还好。”

说到这,或许有不少茶友都曾听闻过“雪后银针更甜”的说法,陈老师也为我们科普道:“若是茶树未发芽时下的雪,后续生长的雪后银针品质更佳。”
这是因为积在茶枝上的雪会冻死虫卵、减少来年虫害,同时让后期生长的茶叶吸收有机物、口感更清甜。反之,茶树已吐新绿后下雪,或多或少会损伤叶质。
福鼎白茶
相比海拔较高的政和白茶,平均海拔600米的福鼎地区,白茶生长速度较快,前几日连续晴朗、高温的气候加速了芽叶生长,目前已开采白牡丹。
这一波降温对福鼎白茶的影响如何,小懂对话了福鼎白茶界GB/T 22291-2017《白茶》主要起草者、中国白茶制作大师、福鼎白茶非遗传承人蔡良绥(白茶公)。

白茶公表示:“低温对部分高山区(福鼎管阳、磻溪,毗邻福鼎的柘荣)有霜冻害的茶园影响较大。因为现已生长的茶鲜叶会被冻伤变红、变黑,采制的白茶品质大打折扣,若冻害严重春茶就没得采了。”
而对于大部分没有遭受冻害的低海拔福鼎茶区,白茶公则认为:“气温暴跌减缓芽叶生长,反而更有利于鲜叶积累丰富的内含物质、提升白茶品质。”

今年福鼎白茶自开采后,连日来气温居高不下为芽叶生长按下“加速键”,白毫银针还没有采几日就迎来了的白牡丹,此次气温骤降也为福鼎白茶带来“喘息”的空间。
武夷岩茶
“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也在3月底飘起了雪,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茶树品种王国”的武夷山更不缺好茶喝!
当中重水求香、以“岩骨花香”享誉中国乌龙茶界的武夷岩茶,无疑是武夷山的“本命茶”,这次是否有遭受到低温霜冻影响也备受关注。

对此,小懂分别向武夷岩茶专家人才库成员王小明老师,及我们合作已久的秦岩茶业掌舵人张金累(累总)求证得知:武夷岩茶受霜冻影响不大。
上述两位资深武夷茶人均表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多集中在武夷山深处的桐木关(海拔高达1135米),导致桐木关境内的金骏眉红茶、野生奇种遭遇霜冻。

而武夷山景区温度达5℃左右,一般温度要骤降到0℃以下才会出现霜冻,因此武夷山风景区内的茶树没有怎么挂霜、结冰,对茶叶生长影响不大。
再加上武夷岩茶早芽品种黄观音、北斗前几日尚未开采(4月2日左右开采),早春岩茶的产量也不会削减,而低温利于鲜叶积累营养物质,品质可期。

综上所述,低温带来的霜冻可能会造成目前正在采摘的高海拔茶园春茶产量锐减,而对低海拔茶园的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对此前好天气时已采摘下来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政和高山米芽等,品质较优异,但产量相对稀缺,市场行情或有所看涨……
对于茶友而言,天时地利人和方得一杯好茶!大家更期待哪里的春茶?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注:本文为懂茶帝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