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帝孙权,晚年为何变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

倩倩聊文史 2021-09-24 15:09:34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他19岁继承父兄基业,在纷繁复杂的东汉乱世之中,立足江东,与曹、刘共分天下。

他在前期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使得江东成为一股不容小视的政治、军事力量,并先后在赤壁和夷陵打败曹操、刘备。

以至于曹操南下时看到东吴军队训练有素、整齐划一时,不由地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然而,正是这个在东汉乱世和三国初期叱咤风云的君王,晚年却变得疑神疑鬼、昏聩不堪。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孙权性情大变皆因一人的离世,他就是皇太子孙登,孙权最喜爱的儿子。

最称职的储君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但由于生母身份卑微,因此从小寄养在徐夫人的宫中。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观念下,孙登虽然是长子,但是属于庶出,本不应该拥有皇位的继承权。

可孙权却对这个孩子尤为喜爱,以至于他可以打破传统的继承制度。当然,孙登受孙权喜爱固然有孙权的主观意愿,但更深层的,是他表现出来的王者风范。

孙登当皇太子时十分礼贤下士。

他每次在进宫读书学习时,前来接待孙登的下属官员总是恭恭敬敬,不敢有所怠慢。孙登却不拘小节,没有盛气凌人,而是亲切、和蔼地和下属们交流,甚至还和他们睡在同一辆马车上。

后来,朝廷选择中庶子来辅佐皇太子孙登。其中一名中庶子叫做陈表,他每天都要按照朝廷礼仪,穿戴十分整齐来见孙登,光整理冠服就花费大量的时间,且行动起来还很不方便。

孙登见状,很是体谅陈表,让他不用穿着如此整齐,平常带头巾上班即可。

除了礼贤下士,孙登还深明孝悌。

公元232年,孙登的次弟孫虑去世,孙权十分悲痛,终日茶饭不进,日渐消瘦。

孙登闻言,火速赶到孙权面前,力劝孙权。他说:“孫虑的去世,是命中注定的事,陛下不能过于伤心。如今北方还没有统一,东吴百姓还将希望寄托在陛下身上。

而陛下却因为命中注定的事情,和下层的群众一样丧失对生活的信心,终日茶饭不思,这样不仅仅不符合您天子的身份,更让东吴百姓感到失望,我对此表示深深的忧虑!”

孙权如梦方醒,不仅听从了他的建议,更想要将孙登留在身边。

不仅如此,孙登对养母徐氏也十分感恩。

孙登的养母徐氏得罪可孙权之后,被废黜在吴郡。当时宫中步夫人最得孙权喜爱,步夫人经常赏赐孙登衣物,孙登多是拜收。而养母徐氏寄来的衣物,孙登一定是要沐浴之后才穿。

后来,孙登被册封为皇太子,孙登推辞着说:“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他这是在提醒孙权不要忘了养母许氏。

孙权也很快明白他的用心,说:“你的母亲在哪?”孙登答道:“在吴郡。”孙权自感有愧,便沉默良久。

骤然离世

正是这么一个礼贤下士又深明孝悌的皇太子,使得孙权十分器重,并有意在生前就把国事交给孙登。

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留下孙登和其他皇子,再令大将军陆逊辅佐。使得孙登统管武昌的各部事宜,并镇守荆州。

公元234年,孙权亲政曹魏,打响合淝之战。后方管理全权交给孙登,有意让孙登提前熟悉政务。而孙登也不负众望,将后方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合淝大战提供有力支持。

但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东吴也即将开始新老交替之时,意外发生了。

年仅333岁的皇太子孙登,竟骤然离世。

这样晴天霹雳一样的打击,对孙权这样的白发人来说,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他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悲痛欲绝,下诏书说:“国丧明嫡,百姓何福!”尤其是在读到孙登临终之前是上疏时,孙权更加悲伤,每每想到孙登都情不自禁地流泪。

这位东吴大帝孙权,在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打击以后,性情开始变得喜怒无常,并疑神疑鬼,是非不分。

东吴大帝已成过去

东吴大帝孙权和很多其他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在晚年时期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再也没有年轻时的英明神武了。

如果把孙权放到中国历史的大维度来看,他和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相像。同样是前期叱咤风云、雄才大略,在晚年也同样失去了最喜爱的儿子,最后,又同样因为爱子的逝世变得性情大变。

孙权在孙登死后,性情变化最大的两特点就是多疑和滥杀。

孙登去世之后,孙权又要重新思考皇太子的人选。本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孙权最后敲定了三子孙和。

立孙和为太子,实际上是孙权有着深刻思考在里面的。当时孙权的长子孙登和次子孫虑都先后去世,皇位竞争中,三子孙和、四子孙霸成了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

立三子孙和,而不立四子孙霸,在当时有利于孙吴政权的稳定,这点毋庸置疑。

而本来十分喜爱三子孙和和其母王夫人的孙权,却在听到步夫人之女的谗言时,没有清醒地辨别是非。

当时,孙权准备派孙和去宗庙祭祀。孙和老丈人的兄弟张休,家住宗庙地点附近,出于亲戚情分,张休就邀请孙和去家里坐坐。

没想到这被步夫人之女听说之后,便向孙权进谗言说:“孙和没有去祭祀宗庙,而是去张休家中商议谋反,且王夫人还面带喜色。”

此时的孙权已经是是非不分了,又听到谋反一词,便怒斥王夫人及孙和,并和孙和的关系渐渐疏远。这导致王夫人郁郁而终,而孙和和孙霸的皇位之争更加激烈。

除了多疑之外,晚年的孙权还喜欢滥杀。

两宫之争发展到最后,已经难以收拾了。因此,孙权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他想出了一个昏招:两个皇子谁也不立,而是立幼子孙亮。

这一招可以说是十分昏聩,因为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废长立幼”是大忌。

于是,手下的有识之士力劝孙权,并以周幽王立褒姒之子引来灭国之祸,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尔晋国大乱等例子,来提醒孙权。

但孙权不但不听,反而将这些提了建议的大臣诛灭三族,被杀的被杀,流放的流放。

最后,孙权下令,废掉三子孙和的太子之位,赐死四子孙霸,将曾参与谋害太子孙和的鲁王党羽成员全部诛杀,一时间孙吴政坛血雨腥风,之后,正式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可惜,没过多久,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吴大帝也离开了人世。而他一手创建的东吴帝国,最终也还是没能存活下去,同样地败在了他“精心”安排的子孙后代手里。

0 阅读: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