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上走丸,意思是在斜坡上滚动弹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或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成语出自汉朝班固的《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张耳、陈余投入其麾下,并向陈胜请兵夺取赵地。陈胜早就听说过张耳、陈余的大名,遂采纳他们的意见,任命好友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率军3000攻夺赵地。
武臣率军自白马津渡过黄河,抵达赵地后广泛宣传秦国暴政,拉拢当地豪强,再加上赵地复国贵族的支持,军队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武臣遂自立为“武信君”,并率军攻占赵地十余座城池。
蒯通,本名蒯彻,后为避讳汉武帝的名讳被记录为蒯通,乃秦末汉初纵横家、辩士。蒯通对于秦朝的残暴腐败早已不满,听说义军进逼家乡范阳后十分高兴,因当时范阳尚被秦军占领,蒯通便想凭借自己善辩的才能,助义军一臂之力。
蒯通独自来到范阳县衙,拜见了范阳县令徐公,对其说道,“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徐公闻言,忙问为何说要吊唁自己,蒯通回答道:“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然则慈父孝子且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下武信君。君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蒯彻
徐公点了点头,蒯彻接着说道:“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彼将曰:‘何谓也?’臣因对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贵,故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君不利之,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徐公听罢,心中十分高兴,连忙命人准备车马,将蒯彻送到了武臣所在的地方。蒯彻见到武臣后,将以上那些话告诉了武臣,武臣采纳了蒯彻的意见,遂派遣一百多辆车,两百多名骑兵,命使者携带者侯印,十分隆重地前往范阳迎接范阳令徐公。燕赵之地的各地官吏听说了范阳令的事情后,果然如蒯彻预料的那样,纷纷望风而降,武臣借此很快便平定了三十多座城池。“范阳令乃使蒯通见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武信君曰:‘何谓也?’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故欲先天下降,畏君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也。然今范阳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令范阳令乘硃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
在攻克赵国旧都邯郸后,武臣在张耳、陈余的劝说下,自立为赵王。不过,或许是看出武臣难以成事,蒯彻并未留在其身边。
韩信
后来,韩信开辟北方战线,攻占赵地后,听说郦食其已经劝降了齐地,便打算停止攻打齐地,而蒯彻却劝说韩信应该坚决进兵,于是韩信出兵攻占齐地,但此举也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田广烹杀。
韩信平定齐地后,蒯通又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但韩信并没有采纳蒯彻的意见,蒯彻遂离韩信而去。刘邦平定天下后,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以曹参为齐相,曹参知道蒯彻之才,于是将其召入麾下作为宾客,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牛掰,张良陈平一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