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9日,时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进占延安,可是没过几天,就在青化砭吃了败仗。青化砭战败两天后,胡宗南不但不在指挥部坐镇部署,反而从延安赶回西安举行了婚礼。然而刚结完婚1天,他又匆匆地赶回了延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胡宗南看来,虽然青化砭之战挨了当头一棒,他却还是认为攻克延安就是大功告成,在得到蒋介石批准后,51岁的胡宗南决定用结婚来庆祝自己取得的这一“伟大”战功。此时的胡宗南跟几天前攻克延安时一样,是异常兴奋,他认为从此西北可以平定,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军发动全面内战后,由于战线太长,在全国各个战场都遭到失败。全面进攻受挫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不甘心的蒋介石改变战略,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将人民解放军和中共中央逼迫到黄河以东及以北地区,然后与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决战。正是在这种战略企图之下,胡宗南部在蒋介石指挥下开始进攻陕北。
面对国军的狂轰滥炸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地面进攻,为了更有利于其他解放区的作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战略征途,目的就是要把国军胡宗南集团牵制在西北。
就在胡宗南结婚的当天,毛泽东给时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政治委员习仲勋发去一封分析战局的电报,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提出放手让国军北进的原则。在这封电报末尾,毛泽东还郑重地宣布:“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
胡琴斋
此时,西北野战兵团和国军的兵力对比非常悬殊,凭借近10倍于西北野战兵团兵力的优势,胡宗南一心只想决战,只是苦于不知道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在哪里。
青化砭战役后,胡宗南发现西北野战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便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25日令11个旅由安塞、延安及金盆湾、临镇地区,分三路经青化砭、甘谷驿及延长向延川、清涧地区进犯,企图在延川、清涧地区先切断黄河各渡口,而后向左迂回包围歼灭其于子长附近。西北野战军派小部兵力将敌诱向延安东北方向,主力则隐蔽集结于蟠龙西北地区休整。胡宗南数万军队辗转于延安以北沟壑之地12天,却找不到西北野战军主力踪影,仅占了延川、清涧、瓦窑堡几座空城。
胡宗南求战不得,兵疲粮缺,只得以整编第76师守备延川、清涧,以第135旅守备子长,主力于4月5日南撤蟠龙、青化砭休整。
6日,西北野战军乘敌南撤之机在永坪地区设伏,歼敌整编第17师12旅600余人,尔后转移到子长至蟠龙大道两侧地区待机。
胡宗南发觉西北野战军主力在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集结,立即调整部署,令整编第1、第29军主力向青化砭西北方向推进;令驻清涧的整编76师72团开向子长,接替第135旅防务;令第135旅经羊马河南下与主力配合,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军。
胡琴斋
刚结完婚的胡宗南按照计划是要在西安度蜜月的,但是他的蜜月却只过了一天。
原来,在他结婚的第二天,他就得到了一份军情报告,报告称在延安东北地区发现了彭德怀部主力。这个消息令胡宗南喜出望外,他早已顾不上所谓的蜜月,即刻动身飞回延安指挥作战。
此时,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隐蔽在延安的正北方向,而胡宗南得到的情报却说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集结在延安的东北地区,两者的信息天壤之别。
回到延安后,胡宗南根据在延安东北地区发现彭德怀部主力的情报下达作战命令:以主力由延川、清涧地区先切断黄河各渡口,然后向左包围西北野战兵团于瓦窑堡附近。
面对这一战情变化,毛泽东指示,放手让国军北进,这正是“蘑菇”战术实现的关键一着。
所谓“蘑菇”战术,即利用有利的地形与群众条件同国军在一个地区周旋,从而使国军达到十分疲劳和缺粮的状态,然后寻找时机将国军歼灭的战术。
自青化砭战役后,截止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5日,已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12天的胡宗南部数万大军,在延安东北地区的千山万壑之间辗转多地,行程达数百公里。其间仅占领了几座空城,不仅没有找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反而使部队疲惫不堪。胡宗南不得不把两个主力军撤到蟠龙镇进行休整,等两个主力军休整补充完毕后,再准备和西北野战兵团大战。
彭德怀、习仲勋迅速抓住国军南下的战机,在延川永坪地区组织了一次伏击,歼灭国军600余人。
4月6日,彭德怀、习仲勋针对敌情变化向毛泽东发去了一份长电,对下一步作战问题提出了上、中、下三个方案。
收到电报后,毛泽东指示彭德怀、习仲勋继续运用“蘑菇”战术消耗国军。
永坪这场战役,国军虽然受挫,但毕竟没有造成大的伤亡,而且西北野战兵团打得很激烈,这就使胡宗南更加坚信,彭德怀部主力部队就在延安东北部的永坪一带。不待飞机侦察,胡宗南便命令在蟠龙休整完毕的两个主力军,也就是刘戡、董钊率领的8个旅和驻瓦窑堡的第135旅一起向延安东北部进击,企图一举包围歼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
就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份足以改变战局的情报递到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案头。
胡宗南作战命令的一部分内容被西安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获悉。作战命令中的一条内容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敏锐地感到这里有战机,便立即电示彭德怀。
这份首次公开的电报稿,是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11日晚上11点,毛泽东发给彭德怀、习仲勋的作战部署:“本早密息,清涧之二十四旅一个团本日调赴瓦窑堡。该团到瓦后,一三五旅很可能调动,或往安塞,或往蟠龙,望注意侦察,并准备乘该旅移动途中伏歼之。”
一直耐心等待战机的彭德怀决定“虎口夺食”。
彭德怀、习仲勋迅速部署第1纵队的两个旅,在蟠龙镇西北阻击国民党由8个旅组成的两个整编军;以第2纵队的两个旅,以及新编第四旅、教导旅,在瓦窑堡以南的羊马河一带设下埋伏。
为了不暴露作战意图,彭德怀命令伏击部队故意让出国军第135旅可能经过的高地。就这样,一个诱敌于羊马河的大诱饵由彭德怀亲自抛出!在干部会上,彭德怀指着地图上羊马河的位置讲道:“胡宗南部游行了十多天,认为已找到我军主力,便急匆匆扑了过来。我们正好在这里来个虎口夺食。”他果断命令第2纵队、教导旅设伏于岭湾、黑山寺地区,命令新编第4旅设伏于李家川、安家嘴一线,静待敌军出现。
4月12日,敌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率5个旅,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3个旅,向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开进,被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旅及新编第4旅一部阻于夏家沟、安家崖底、陈家砭、张喜沟之线。
13日下午,358旅和新4旅771团一部佯装我军主力,从李家岔向白家坪、宋家沟一线出发,以每天只让敌人前进5到10华里的速度阻止着董钊的5个旅。独1旅和27团在元子沟、元山寺一线顽强抗击着刘戡的4个旅。这个阵势一摆开,胡宗南便断定我主力在蟠龙以西地区,即命令左翼董钊整编1军向三皇峁、孙家湾、龙家镇一线猛攻;命令第135旅火速南下,向其29军右翼靠拢,然后向西围歼我军主力。
羊马河战役示意图
4月14日上午,敌主力8个旅再次向我358旅和独1旅的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敌以为这下子找到了我军的主力,于是死抓住不放,定要同我军“主力”决战。我军也正好投其所好,来了个真打真阻,敌人也攻得十分起劲,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受骗上当,被我军一直诱到了蟠龙西北20多公里的凉水湾、三皇峁地区。
14日上午9时许,正当我1纵与敌主力8个旅打得难解难分时,忽听东北方向传来一阵隆隆的枪炮声,是敌第135旅进到我军的“口袋”了。大家高兴地说:敌人执行彭总命令的准确性与我们差不多嘛!
二纵司令员王震自受领羊马河地区伏歼敌第135旅的任务后,带领各旅指挥员前来察看地形。他边看地形边笑着对大家说:“敌人刚在青化砭吃了亏,这回肯定不会再往沟里钻了。可能要兵分两路,走两边最高的山梁。因此,你们出击地点必须向后退三至四道山梁,出击道路一定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便于隐蔽,不能让敌人看到;二是不能让敌人打到,战斗一发起,就要很快地突击到敌人面前,打它个措手不及。”
此次胡宗南的部队行动谨慎,战术上采取了逐山跃进的战法,放着平坦大道不走,专走山间小道,十几万大军一起露营荒野。解放区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加上地方游击队的袭扰,胡宗南的部队挨饿受冻,苦不堪言,而我军部队有老百姓的支持,来去自如。
此时的敌135旅占领瓦窑堡后,情况并不乐观。胡宗南攻下瓦窑堡之后,以一个旅的兵力担任戍守任务,而占领瓦窑堡的135旅,在我军坚壁清野政策下,缺衣少食,胡宗南每天还得给135旅输送粮食,甚至动用空军空投烧饼、馒头。这种情形下,135旅难以为继,胡宗南命令135旅南下,策应整编第1军、第29军的行动。
羊马河战役示意图
135旅南下,这是我军的一个有利战机。刘戡的29军4个旅从蟠龙、青化砭出发,朝着西北方向推进,我军以两个旅的兵力伪装我军主力,分别于李家岔一线、元子沟一线,抗击着刘戡和董钊的推进。我军的行动令胡宗南兴奋不已,他断定我军主力已经向蟠龙以西集结,立即命令董钊发动猛攻,缠着我军主力,一面急令135旅南下,向29军靠拢,集中兵力围攻我军主力。
正如彭德怀、习仲勋所料,4月14日早晨,国军第135旅代旅长麦宗禹率领全旅从瓦窑堡出发,沿瓦窑堡至蟠龙镇大道向南前进。就在国军第135旅离开瓦窑堡的同时,胡宗南部共8个旅的两个整编军也浩浩荡荡出发了。
胡宗南两个主力部队刚走出不远,就分别遭到西北野战兵团第1纵队的顽强阻击。得知战况的胡宗南喜上眉梢,自己果然神机妙算,急令两个整编军紧紧咬住“彭德怀部主力”。就这样,由彭德怀抛出的大诱饵被胡宗南部咬了个结结实实。
14日清晨,第135旅兵分两路,沿瓦窑堡、蟠龙大道两侧高地谨慎前行南下。按照作战部署,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早已占据有利地势,预伏于羊马河周围。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国军第135旅进至羊马河以北的冯家石咀附近时就同西北野战兵团第2纵队担任诱敌任务的小分队遭遇了。但听着稀疏的枪声,麦宗禹并不太在意,继续前进,很快便进入了羊马河附近的伏击圈。
上午10时,第135旅进至羊马河西北高地时,西北野战兵团突然对其发起猛攻,新编第4旅于三郎岔、李家滴哨附近高地截击第135旅右翼部队,独4旅于磁家沟高地对其左翼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我军已经在此等候的16团迅即发动进攻,阻断敌军前进之路。随着一声枪响,各部队发起进攻。16团一部顺着山坡,一部居高临下发动冲锋,此时敌军才知道中了埋伏,拼命抢占制高点。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士气高涨,越战越勇,成功地把前沿阵地向前推进,将敌左翼部队压缩至三郎岔东北高地,至此,对第135旅的合围全部完成。
135旅发动的几次冲锋,均被我16团打了回去。不久,135旅的一个团朝着大道东侧前进,企图同整编29军会合。而我军的第2纵队早已在此埋伏,立即对该敌发动攻击,挫败了敌军的攻势。为了完成对敌合围,我军以一个团的兵力绕至敌军右翼,迅即发动攻击,敌人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胡宗南收到第135旅被合围的电报后,紧急电令第135旅死守阵地,同时下令调第1、第29军火速驰援。彭德怀对此早有部署,战前他向担负阻援任务的部队下达了“每天只让敌人前进五至十公里”的命令,目的正是为阻击国军主力部队于蟠龙西北地区,彻底切断敌第1、第29军与第135旅的联系,为围歼第135旅争取宝贵时间。最终,敌第1、第29军被我军顽强阻击于三皇庙、云山寺两线,始终无法速进。此时,第135旅虽然分兵占领高地负隅顽抗,但我军在兵力上具有巨大优势,在局面上占据绝对主动。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浴血奋战,迅速对敌实施分割包围,集中兵力强攻敌左翼部队,经过约2小时激战击溃敌左翼部队。
羊马河战役示意图
16日上午8时,敌第135旅分两路沿瓦蟠大道两侧高地南下,其旅部及404团在右,405团在左,逐山跃进。
9时许,敌右翼纵队先头进到三郎岔、前滴哨及其附近高地,我新4旅即按预定计划由西向前滴哨猛烈堵击,截住了敌人的前进道路,敌404团随即抢占了前滴哨北侧高地,敌405团抢占了黑柴峁企图顽抗。我2纵当即将敌405团包围,发起猛烈攻击。10时许,敌第135旅与我诱敌小分队接火。我军且战且退,国军且战且进,逐渐进入我军伏击圈。下午2时左右,我伏击部队的炮弹、手榴弹在敌群中遍地开花。敌第135旅溃不成军,很快缴枪被俘。我军就此创下了西北战场歼敌一个整旅的范例。全歼第135旅4700余人,生俘了国民党第135旅少将代旅长麦宗禹、404旅上校团长成辉煌、405旅上校团长陈简,我军仅伤亡479人。
羊马河战役充分展现了我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这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精神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让胡宗南真正尝到了我军蘑菇战术的味道。
当西北野战兵团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冲入国军阵地后,麦宗禹虽然经过精心乔装打扮,但还是被教导旅第1团连长陈忠绪带领战士们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