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两位太后的统治力量与他们的陵墓
一、慈安和慈禧,两位站在权力顶峰的女性在咸丰年间,出身显赫的钮祜禄氏凭借她优雅的容貌和得体的举止,获得了皇帝的喜爱,被封为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年仅十六岁的她,就成为了天下之母,备受宠爱,在后宫那个勾心斗角的环境中,她的地位让人羡慕不已。
咸丰帝喜欢享乐,不太关心朝政,对大臣们的劝告不太理会,但慈安太后的规劝他多少会听一些。那时,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作为贵妃生下了皇子载淳。尽管她因儿子而地位提升,但在慈安面前仍保持谦恭。
咸丰帝去世后,载淳即位成为同治帝,只有五岁。朝堂为了他的辅政权争斗激烈,最终慈安和慈禧赢得了这场斗争,开始了“二宫垂帘”的时代,她们分别被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共同掌控着清朝。
虽然人们认为慈安太后性格温和,但能在后宫复杂环境中稳固地位,且得到皇帝多年尊重的人,不可能是个容易被操控的人。慈安在政治上很有智慧,她懂得如何在深宫中生存。比如,她主动和慈禧一起抚养同治帝,表面上是避免纷争,实际上显示了她的政治手段,既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又化解了潜在冲突。
当时有人说“东宫优于德,西宫优于才”,但这不等于慈安不懂治国。很多重要决策,比如曾国藩、李鸿章的奖赏,还有处理何桂清的逃亡,都是慈安决定的。她甚至违抗慈禧的意愿,处死了骄纵的太监安德海,显示了她果断的一面。慈安在,对慈禧有一定的制约,让慈禧在决策时也有所收敛。
二、展现着权力与身份的标志古代的皇帝建陵,不仅是他们死后的安息之地,也代表着他们在世时的权力和地位。清朝的皇帝选择在清东陵建陵,从那时起,一代代的皇帝和皇后都安葬在那里。
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选择的万年吉地是定东陵。她们的陵墓是分开建造的,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在西边,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在东边,中间隔着一条马槽沟。虽然她们被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但慈安的陵墓在西边,慈禧的陵墓在东边,这按照清朝的兆葬制度是有讲究的。
皇后陵要靠近主陵,表示地位尊贵,慈安作为皇后,位置就更靠近主陵。定东陵从同治十二年选址,八月动工,建造了六年。这两座陵墓都十分奢华,用了上好的材料和精美的装饰,陪葬品也非常丰富。据说,慈安陵花费了266万两白银,慈禧陵也有227万两白银,这样的巨额投入,可以看出她们对陵墓的重视。
三、慈禧有着勃勃野心,她不仅重建了自己的陵寝,还把它打造得极为奢华。光绪七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才四十五岁。她一走,清朝政坛大受影响,慈禧也因此摆脱了限制,从此开始独自掌握大权。
慈安活着的时候,慈禧的权力有束缚,她在陵寝建造上也不能太张扬。慈安去世后,慈禧的野心大了,她想要的陵寝不再只是和慈安一样,而是一个更奢华、更壮观的宫殿。光绪二十一年,定东陵的报告说陵寝漏雨,需要修理。
慈禧立刻利用这个机会,要求把自己的陵寝彻底重修。本来只消简单修补的小问题,变成了一项巨额开支的大工程。光绪二十五年,朝廷拿出了150万两白银来重修慈禧的陵寝,这笔钱足够建一座全新的豪华陵墓。重修后的慈禧陵墓富丽堂皇,奢华至极,堆满了宝物,跟慈安的朴素陵墓比起来,差距一目了然。
慈禧对陵墓的奢华追求,和她在世时的奢侈生活一样,也显示了她对权力和地位的极度渴望。但这种奢华最终吸引了盗墓贼,定东陵两次被盗,里面的宝物全都被抢走,曾经的辉煌不再,实在让人感慨。
四、权势、豪华和最后的终结慈安和慈禧,这两个女人曾经站在权力的最高点,她们的故事让人称奇。她们一起度过了晚清那段不太平的日子,也一起目睹了大清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慈安用她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平衡了慈禧的权谋欲望,保持了朝局的稳定。相对的,慈禧的权力欲和奢华生活却加快了清朝的衰败。
她们的陵墓就是她们生前权力和个性的体现:慈安的陵墓简单朴素,符合她低调的性格;慈禧的陵墓则极尽奢华,显示了她的权力追求和享乐态度。但不管生前多么风光,死后都只是一捧黄土。
定东陵两次被盗,不仅是财富的损失,更是对皇权的侮辱。两位太后精心修建的陵墓,最后却成了盗墓贼的目标,这也许是对她们一生的讽刺。人生短暂,不必过于执着身后事,不如活在当下,过得精彩,不留遗憾。
参考文献:《慈安同治遗事》裴毅然《浅析晚清慈安太后其人其事》彭影彤《清东陵:记录了清朝两百年历史的宝贵遗产》——周冉所著。
《富丽堂皇定东陵》《西太后为何葬在东边》艾东《慈安比慈禧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