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兵马俑被日本人推倒摔碎,日本可以赔偿,但碎片要留下

浮华得历史 2025-02-20 11:12:14

“中国的泥人不配在日本展出!”

1983年,兵马俑在日本展览期间,被一个日本人故意推倒在地,顿时成了一地的碎片,始作俑者不仅没有丝毫悔意,还到处叫嚣诋毁中国的文物。

这件事一出,瞬间引起了全球哗然,日本政府迅速向中国道歉,并主动提出给予我国天价赔偿,不过赔偿的前提是中国必须得答应日本一个条件。

当中方代表听完条件后,直接被日本的无理要求气的浑身颤抖。

日本究竟提出了什么条件?最后这件事情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文章内容、图片均来源网络,信息来源赘述在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切勿当真

——【·日本借展·】——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杨家村的农民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的残片,随后科考队便在周围进行发掘,最终发现了震惊全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坑占地面积达14260平方米,出土的陶俑超过8000件,这些陶俑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制作工艺精湛。

每个俑的面部表情、服饰、发型也都各不相同,看上去栩栩如生。

由于文化和考古价值非常,考古界将其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还引起了全球的瞩目。

时间来到1983年,日本为庆祝大阪城建立400周年,开办了一场盛大的文物展览会。

但由于各种原因,能拿出匹配如此盛况的文物过少,于是便向历史悠久的中国提出借展文物的请求,火爆全球的兵马俑自然也在其中。

彼时国内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考虑到增进中日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国文物部门经过慎重评估后还是同意了这一请求。

而为确保展览顺利进行,中方还专门挑选了品相最佳的兵马俑,并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方案。

待到展览开始后,兵马俑的出现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参观人数远超预期。

日本民众对这些展现着古代中国军威的陶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展馆外常常排起长队,有时甚至排上一上午的队,都看不上兵马俑一眼。

日本媒体也对展览进行了大量报道,称赞这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

然而,就在展览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个意外的发生,让这次文化交流蒙上了阴影。

——【·意外与野心·】——

1983年10月的一天,又是一场盛况非前的景象,展览会馆内人群熙熙攘攘。

可就在大家驻足欣赏这些古老的文物时,一名22岁的日本女子却突然暴起,她迅速的翻过了围栏,打碎玻璃展柜,冲着兵马就是俑狠踹了一脚。

兵马俑倒地后顿时四分五裂,碎片散落在会馆内的各个角落。

女子似乎还是不解气,踹倒之后还大喊大叫到“中国的泥人凭什么在这”、“这些就是垃圾”。

事发不久之后,日本警方便将该女子羁押,并对现场进行了调查。

这场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展台周围的防护栏高度太低,很容易就能跃过去。

而且现场工作人员的人数不足,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大量的游客,让涉事女子便钻了空子

这场意外最终致使兵马俑的头部、躯干和四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碎片甚至粉碎成细小的碎屑。

而我们的态度也十分的明确,希望日方将所有的碎片收集起来交还回中国进行修复,后续的处理再做商议。

可这时日方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他们主动表示愿意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但希望能够保留部分碎片用于研究。

在听到这样的要求之后,我方立即产生了警惕。

原来,日本考古学界在兵马俑出世之后,一直对其制作工艺抱有浓厚兴趣。

但他们也明白,想要跟中国借一尊用来研究是不太可能的,而眼下这个意外的事故正好是个个机会,即便是摔坏的碎片也是有足够研究价值的。

日方的这一要求,暴露了他们对兵马俑的觊觎之心,一场中日双方就碎片归属问题的激烈争辩,就此展开。

——【·争执与收获·】——

面对日方提出的要求,中国文物部门态度十分明确:兵马俑作为中国国宝级文物,其所有部分都属于中国,任何碎片都必须全部归还。

中国国家文物局更是发文强调,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性问题。

此事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还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还我兵马俑”抗议游行。

这股强大的舆论压力,也给了中方谈判代表更多的底气。

中日双方就碎片归还问题展开了多轮艰难谈判。

日方坚持要留下部分碎片,即便是不成块的也行,还声称这对双方的考古研究都有益处。

但我方谈判代表始终不为所动,再三强调:“即便是最小的碎片,也是文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全部归还。”

而随着谈判的持续进行,此事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等诸多国际组织也纷纷表态,呼吁日方要尊重文物原属国的权益,支持对文物的完整性保护。

在多方的压力之下,日方最终不情愿的同意归还全部碎片。

待到碎片回国的那一天,数十名文物修复专家赶往接机,随后这些碎片便交由修复团队进行复原。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复过程中专家们还意外发现了一些新的历史信息。

兵马俑的碎片含有一些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呈现独特的蓝紫色,却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需要复杂的工艺进行人工合成的。

这项发现证实了,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能够合成复杂的颜料了,这是考古界一项重大的发现,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而有了这么一番波折之后,我们也开始对文物出国进行了明文规范。

在经历了十数年的增增补补之后,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发布了一版《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严格限制了大量珍贵文物的外出展览。

像一些孤品、易碎品更是禁止出境展览,只能使用复制品作为替代展示。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今天丨1983年11月23日,日本暴徒蓄意破坏秦始皇兵马俑 [中国文化网]

0 阅读:0

浮华得历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