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东山再起”指的是一个人经历人生低谷,他日从失败中重振旗鼓、再创辉煌,相当于一个人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那成语中的“东山”是一座山吗?又在哪个地方呢?
“东山”的确存在,如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境内有一座“东山”,又名“谢安山”,听这名字,就知道与谢安有关。
不过,在据此三百公里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也有一座小山名为“东山”,如今建有“东山公园”,山上有“谢公亭”,据说也与谢安有关。
那么这两座“东山”,哪一座才是“东山再起”里的东山呢?
故事要从谢安说起。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氏。
谢氏自三国魏晋时期开始到南朝,世代均有朝中大臣,被称之为“陈郡谢氏”,是东晋“四大家族”之一。
谢安从小聪明好学,多才多艺,还练得一手好书法。成年后的谢安虽有一身才学,但他对做官似乎毫无兴趣,反而更喜欢游荡于山水之间过隐居生活。
或许谢安是不愿依靠家族势力,亦或是不想以自身名门的背景,去做一些芝麻小官吧。因此他一直待价而沽,朝廷多次召他为官,均被拒绝。
后来谢安甚至隐居于会稽郡东山,两耳不闻国事。
这个“东山”就是如今绍兴上虞东山。根据《晋书·谢安传》记载,他隐居于此时,整日与王羲之、许询等文人名士游山玩水,或是在曹娥江边垂钓、上山打猎,要么回到居所吟诗作赋,悠闲自在。
扬州刺史庾冰因仰慕谢安为人,曾多次派人劝说谢安到扬州为官,谢安不得已前往赴任。但仅仅过了一月,他便又找了个借口辞职回东山,继续过隐居生活。
之后朝廷又召他做尚书郎、吏部侍郎,均被谢安拒绝。因此有官员认为谢安多次拒朝廷征召,应当监视其身,永不录用。
公元357年,谢安曾任镇西将军的堂兄谢尚去世;358年,曾任安西将军的长兄谢奕也去世;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又因为兵败而被革职。
一连串的变故,使得谢家此时在朝中的地位逐年下降,家族没落让谢安感到了一丝危机。于是公元360年,已经40岁的谢安毅然决定为了家族利益出山为官,挑起挽回家族声誉的重担。
恰巧此时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出任司马,谢安爽快答应。之后,谢安出任吴兴太守,入朝之后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位。
而令谢安久负盛名的,是让东晋“起死回生”的“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在灭掉前燕、前凉、代等小国之后,带领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
谢安从容指挥其侄谢玄为先锋带八万兵马迎敌,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破灭了北方少数民族统一南北的幻想。
谢安于385年去世,后获赠太傅之职。“淝水之战”后“陈郡谢氏”重回士族巅峰,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来历了。
不过,“淝水之战”虽为谢安指挥,但谢安当时并不在前线战场,而是身居建康(南京)城外土山的居所悠然下棋,运筹帷幄。
这座小土山,因谢安居住在此,想念当年隐居的会稽东山,于是将此小山也取名“东山”,也就是现如今南京的“东山公园”。
所以成语中的“东山”为绍兴上虞东山,而不是南京江宁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