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近日抛出重磅指控,剑指特朗普政府的对俄政策已演变为“战略性投降”,而其对华遏制策略更被批为“脱离现实的幻想”。这番来自白宫核心圈层的“反水”言论,不仅暴露美国外交决策层的深刻分裂,更折射出单极霸权思维在多极化世界中的致命困境。
作为特朗普任内最具争议的幕僚之一,博尔顿与白宫的决裂早已公开化。尽管因政见分歧遭解职,又在新政府上台后被剥夺安保待遇,这位资深外交官仍在近期采访中直言:特朗普的外交逻辑正将美国拖入战略深渊。
其矛头直指特朗普的“商人式外交”——通过极限施压与利益交换达成短期交易,却忽视地缘政治的复杂脉络。在俄乌冲突中,这种思维暴露出结构性缺陷:特朗普以冻结军援胁迫乌克兰停火,却对俄罗斯军事行动展现异常宽容。博尔顿揭露,这种政策本质是“将个人好恶凌驾国家利益”,因泽连斯基拒绝配合打击政敌拜登,乌克兰便沦为战略弃子。
更危险的信号在于,普京将特朗普视为“易操控对象”。当美方提出30天停火方案时,俄方借质疑监督机制拖延时间,同时加速攻占库尔斯克地区。博尔顿警示,美国在谈判中已彻底丧失主动权,而特朗普团队对此浑然不觉。
特朗普政府意图复制冷战策略,试图拉拢俄罗斯以牵制中国,却遭到博尔顿彻底否定。其分析指出,中俄关系已形成超越意识形态的“生存共同体”:
地缘安全层面,4300公里边境线的稳定对俄至关重要。普京多次强调“对华合作是战略必需”,因任何摩擦都可能引发东西两线作战危机。经济维度,西方制裁倒逼俄能源出口近三分之二转向中国,中国制造业则填补俄产业链缺口,双方在基建、科技领域深度捆绑。
历史维度上,从苏联援华工业化到中国对俄“静默支持”,双方积累的战略信任难以割裂。正如俄外长所言:“分裂中俄是愚蠢幻想。”这种多层次互嵌的关系,使美国“联俄制华”沦为空中楼阁。
特朗普政府“抛弃欧洲、聚焦印太”的战略转向,在博尔顿看来正加速美国霸权瓦解。国防部长“资源有限需撤离欧洲”的论调,暴露出单极思维的致命误判:
北约体系作为美国全球霸权支柱,其存续依赖欧洲的安全信任。特朗普威胁“不再保护欧洲”,直接动摇联盟根基。短期虽能胁迫盟友增加军费,却催生法德推动“欧洲军”等离心倾向。一旦欧洲形成独立防务体系,美国将丧失对欧亚大陆西端的控制。
更深远的危机在于国际信誉崩塌。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从鼓动抗俄到战略抛弃的操作,使中东国家转向中俄寻求安全庇护。沙特与伊朗和解事件印证:美国“保护者”角色正被盟友集体质疑。
博尔顿的批判虽带有个人政治色彩,却精准点破美国战略困局:试图以冷战剧本应对多极世界,既低估中俄关系的结构性稳固,又误判盟友体系的复杂生态。
当前,中俄背靠背协作已成定局,伊朗、沙特等地区力量加速“向东看”。若美国继续沉迷“分裂中俄”幻想,或将陷入双线失守的绝境——对俄绥靖消耗战略资源,对华遏制难见实效,欧洲离心削弱全球影响力。
这场来自权力核心的“叛离”,实则为美国敲响警钟:在多极化浪潮中,零和博弈的霸权逻辑终将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