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来得及享受AI带来的便利,第一批被“牺牲”的打工人诞生了

浪迹沙海的鱼 2025-02-18 10:35:19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技术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然而,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打工人群体的命运却显得尤为坎坷。近日,上美集团内部聊天记录的曝光,无疑为这场变革增添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上美集团曾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巨头,如今却将裁员的矛头直指自己的员工。

在那些流传出来的聊天截图中,公司创始人毫不掩饰地提出了AI替代员工的计划:法务人员要淘汰50%,客服要淘汰95%,新品创新中心要淘汰70%,内容创新要淘汰80%。

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割着打工人的希望与梦想。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留下的少数人也必须要会用AI,否则也难以逃脱被裁员的命运。

更令人讽刺的是,裁员后,老板要求1个团队要做出以前20个团队的活儿,这种极端的效率要求,无疑是对打工人身心的双重考验。

然而,上美集团创始人的矛盾之处也在于此。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他还曾慷慨激昂地提出过要提升员工的待遇,要让员工带薪健身、娱乐。

这看似贴心的举措,却在裁员计划的阴影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老板们的言行不一,让打工人们对公司的忠诚度与归属感大打折扣。

在这场AI浪潮中,打工人最易被替代的岗位无疑是客服、电销等。这些岗位往往以重复性劳动为主,缺乏创造性与个性化。而AI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正逐步蚕食着这些岗位的市场空间。

对于打工人来说,避免从事这些易被替代的岗位,无疑是应对AI冲击的明智之举。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现实中,许多打工人往往因为生计所迫而不得不从事这些岗位。因此,存好钱、谨慎消费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冲击,也成为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选择。

与此同时,手工蓝领类工作却可能因为更不容易被替代而变得吃香。这些工作往往需要高度的技能与经验积累,AI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因此,对于打工人来说,转型从事这些工作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每一次科技革命虽然会消灭一部分岗位,但同时也会催生一部分岗位。然而,AI技术对其他先进生产力的颠覆性影响却不容忽视。

与蒸汽机、计算机等前代技术相比,AI在创造新岗位方面的能力远远弱于其替代旧岗位的能力。这意味着,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这种失业的风险不仅仅存在于体制外单位,端着“铁饭碗”的公职人员同样面临着AI的极大冲击,就在两天前,深圳福田区便已经安排“机器人公务员”上岗,而它们的表现并不逊色于一般公务员。

笔者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种搭配AI的人形机器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丢掉饭碗。高额失业率必然带来消费和投资的双向“坍塌”,最终除了少数资本和技术寡头,没有人会是赢家。

因此,从社会层面来说,征收AI税以缓解AI技术对就业和民生的冲击已经势在必行。然而,征税立法的过程必将漫长而复杂。因此,越早开始准备应对AI技术的冲击,打工人面临的困境就会越平缓。

在这场AI浪潮中,打工人的命运无疑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然而,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信念,积极拥抱并学习掌握AI等新技术,就一定能够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