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大夫,我家孩子脾胃差,怎么调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10条独家经验,只要你坚持做,快则1个月,把孩子脾胃养好。
1
经常给孩子吃点粗粮
适合小孩们的粗粮,有玉米、燕麦、糙米、小米、薏米等。粗粮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粗粮一般味甘、性平,大多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比如薏米能健脾渗湿,能帮孩子排出体内湿气,有的孩子因为湿气重出现食欲不佳、大便黏腻等情况,薏米就有助于改善这些问题;比如山药,能平补肺、脾、肾三脏,尤其是这个季节,可以经常吃。
吃当吃粗粮,还可以促进孩子肠道健康,预防和改善便秘,丰富孩子的餐桌,让孩子的营养更加均衡。
2
多给孩子揉揉腹
揉腹可以促进孩子腹部气血的运行,帮助脾胃运化食物,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就好像给脾胃做“按摩”,让它们更好地工作。
操作的时候,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搓热双手,用手掌或者四指指腹,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柔的打圈按摩,一般每次按摩3-5分钟,每天可以按摩1-2次。
咱们给孩子揉的时候,注意力度要适中,孩子刚吃完饭或者饥饿时,不建议揉腹。
3
多给孩子捏捏脊
人体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可以刺激这些经络,起到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的作用。就像是在疏通孩子身体里的“能量通道”,提升脾胃的运化能力。
咱们操作的时候,让孩子俯卧在床上或者家长腿上,保持背部放松、平坦,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孩子脊柱两侧的皮肤,从尾椎骨处开始,双手交替向上捻动,边捏边向上推移,一直到颈椎大椎穴附近,一般重复3 - 5遍。
注意捏脊时手法要轻柔,尤其是刚开始捏的时候,力度要轻,让孩子慢慢适应,最好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避免孩子在哭闹、扭动时操作,影响捏脊的效果。
4
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孩子在活动的时候,身体的肌肉会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胃肠蠕动,像给肠胃安装了一个“小马达”,能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减轻脾胃的负担;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孩子的体质。
现在是冬季,孩子可以跳跳绳,慢跑,踢踢毽子,都是比较合适的,消耗体力,晚上还睡得香。
5
睡前泡泡脚
睡前让孩子泡脚对养脾胃好处非常多,脚上有许多和脾胃相关的经络穴位,比如足三里就与脾胃密切相关,泡脚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刺激,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
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孩子放松身心,帮助孩子更好地入睡,良好的睡眠也有利于脾胃的调养,一般泡10-15分钟,泡到微微出汗就行。
6
三餐定时定点定量
这就是我常说的:“三定”原则,脾胃是有生物钟的,就像我们的作息一样,按照固定的时间吃饭,能让脾胃形成规律的消化节律,这样能保证食物被有效地消化吸收。
在固定的地点进餐,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专心吃饭,有利于脾胃对食物的消化。
进食过多会让脾胃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每餐7-8分饱就可以了,大概是孩子的拳头,1个拳头或者1个半拳头的量,另外晚餐少吃肉,睡前2小时不进食。
7
食疗安排上
像山药粥,红枣小米粥,南瓜羹,山楂麦芽水,都有很好的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消食开胃等作用。
食疗用的都是一些日常的食物或者药食同源的食材,比如山楂麦芽水,都很常见,主要是让孩子在日常的饮食中自然的调养脾胃。
8
合理控制肉蛋奶的摄入量
肉类,每天的摄入量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调整,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50 - 75克左右的肉,尽量选择容易消化的肉类,可以把肉做成肉馅、肉丸或者肉丝,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咀嚼和消化。
蛋类方面,每天给孩子吃1个鸡蛋就比较合适,鸡蛋可以有多种吃法,比如水煮蛋、鸡蛋羹,鸡蛋羹比较软嫩,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脾胃较弱的孩子。
奶类对于孩子的骨骼发育等很重要,1 - 3岁的孩子每天奶量在50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减少,但一般不少于300毫升,如果孩子喝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情况,可以选择酸奶或者舒化奶。
9
每天1次,喝点能健脾胃的膏方
膏方这种剂型相比中药口感好,孩子更容易接受,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调脾胃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并且膏方的药物成分经过浓缩,孩子喝进去以后,能缓慢释放药效,持续对脾胃起到滋养和调理作用,就像给脾胃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营养包”,缓缓地改善脾胃功能。
另外,膏方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脾胃状况进行个性化调配,精准地对孩子的脾胃问题进行调理。
10
每天4-6个小时,贴一贴中药贴
这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相对口服药物,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减少了胃肠道的负担。
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只需要贴在特定的穴位上,比如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药物可以通过穴位渗透,直达病所,家长可以很容易在家给孩子操作、调养。
另外穴位贴能够持续发挥作用,持续地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健脾和胃的效果,这种温和的刺激就像给脾胃做一个长期的”按摩“,逐步改善脾胃功能,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的、长期的脾胃不和问题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