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讲400人大课:哪位同学父母是百分百农民?仅两三个举手

风起堂主人 2023-10-21 10:25:19

【风起堂原创文章 | 搬运洗稿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北大教授讲400人大课:哪位同学的父母是百分百的农民?举手的同学:只有两三个!

一、北大教授姚洋:哪位同学的父母是百分百农民?

北大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给北大学生讲大课的时候,面对三四百位北大学子,姚洋教授又一次问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的问题:你们当中有谁的父母,是百分百的农民?

姚洋的意思,百分百的农民,就是一直是农民,或者是农民工,不是出身农民但做生意当了老板的这种。

姚洋教授问罢,容纳400多人的满满的大教室内,举起手来的:只有两三个同学!

姚洋教授在采访中就这一现象感慨道,“当年自己这一代大学生,每个班几乎都有1/3的大学生是来自农村的”!

“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了!”姚洋教授唏嘘不已。

同样的尴尬,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深有感触。

来自农村的刘强东,在有了实力之后,也想为同样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们提供一些资助,于是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助了2000万,用以专门资助农村来的贫困大学生。但是两年后,母校的校领导却告诉刘强东,钱发不出去,因为大学里没有几个真正的农村大学生了。

以数据为例,清华在2019年共招生3400余名新生,其中属于农村生源仅656人中,并且其中的379人还是通过专项计划特招进入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扶持政策,进入清华的农村学子会更少。事实上,自1998年起,清北交复的农村学生比例就一直在减少,从最初的30%已经降到了10%左右。

而就在我的家乡,与我同时代的大学生中,确确实实有很多父母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当我十多年后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再听到某某考上大学的,要么是父母是教师,要么父母是村干部或者乡镇干部。

总之,现在的大学生中的农村学子,若真要论农民出身,至少要追溯到祖父那一代了。

二、寒门出贵子为何越来越难?

农村孩子的升学之路越来越窄,寒门出贵子为何就越来越难了?姚洋教授认为,这不怪高考,其实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制度。

刘强东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中感慨,城乡教育的差距太大了,这对农村孩子是不公平的: “你是从幼儿园那一刻起,你就被城里的孩子远远地甩到了后面,你很难考上大学。”

问题在于当前的乡村教育模式,“现有针对农村孩子的教育模式极其不公平。”姚洋教授认为,农村娃在小学初中接受的教育就差,到了高中还是最差的教育,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阶层固化。

作为一个乡村教师出身,曾经编制内的教育工作者,风起堂主认为,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点上,而这两点又恰恰是对农村孩子的学习成长最致命的两点。

1、没有了好的老师

十几年来撤点并校、集中办学的方向指引下,原有乡村中小学的地位不断被弱化,投入越来越边缘化,教师待遇和福利也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优秀教师也只能不断的通过被选调、主动考出去等多种方式,离开乡村。

剩下的乡村学校,变成了教学点,校舍老旧,设备落后,优秀的年轻老师,都去了城里或者镇上,留下来的教师,迫于年龄、能力、家庭等各种原因,不得不留守在这最后的讲台上。

当然,一部分家里条件比较好的,想方设法搬到了城里,让孩子在城里上学,缩小了这种起点上的差距。事实上,如今大学里很多所谓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部分的父母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农民了。

没有了好的老师,农村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正如刘强东所言,起点就已经比城里的孩子落下了一大截,能考上高中上大学的几率,就更是概率极低了。

相对于将于设施设备和环境,缺少优秀的老师,对农村学生来说,才更具杀伤力。

2、没有家长的陪伴

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其实不仅在学校教育,还在于家庭教育上的巨大差距。

几十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真正靠土地、种地富起来的农民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还是靠外出进城务工。

套用某一位“砖家”的话说,国内2.8亿没有上过大学的农民,是通过进城打工这一形式实现了家庭经济改善,改变了贫穷的命运。

但是,这位专家没有想明白一点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除了极少数成了生意人、老板之外,绝大多数还是融不进城市,或者说城市也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这些农民工,他们终究还得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其种地务农的命运,终究还是没有改变。

而专家们更没看到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背后,对子女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逆的。

由于经济压力、户口等入学条件限制,几乎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没有办法跟随父母到大城市里生活、学习,只能跟着老家的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的乡村学校上小学、读初中。

这些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只能获得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不饿着、不冻着,有学上,不出事,成了隔代喂养的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

然而,没有父母的陪伴,这些孩子在精神成长上,是极端匮乏的。换句话说,农村孩子在家庭教育上,几乎是空白。

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有效的补充和辅助,是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管理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实现积极正向的、自主自律的健康人格。

我们还知道,孩子学习好不好,分数和成绩的背后,其实都是来源于孩子自主、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所带给孩子们的,又恰恰是孩子学校教育的底层支撑。

一面是乡村教育空心化,没有好的老师;另一面是没有家长的陪伴,农村娃的家庭教育空白化,决定孩子学业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缺失,这就犹如釜底抽薪一般,这样的现状下,农村娃还能有几个能有机会考上大学呢?

三、农村孩子就只能待在农村?

现状下的农村孩子大概率只有两条路,要么读到初中辍学,要么接受分流去读职高,成为未来的产业工人,奋斗在流水线上。

北大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姚洋痛批所谓的精英教育:你不能就假设农村的孩子就应该待在农村,这完全是错误的!

然而,很多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的专家,却对几十年来国内产业升级的现状视而不见,对产业工人的需求早已从低水平的操作工向高智能、高技术的应用型、管理型技术工人方向转变的事实视而不见,仍然固执的认为,城市不需要那么多农村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中考分流就应该进行到底。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教学科研工作者温铁军教授也认为,为什么农民只能种地?那种认为农民就应该被限定在农业生产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农民实际上是百业生产者。

农民不能只是种地,农村才有发展;同样,农民的孩子如果永远被局限在农村,不能接受公平的教育,那么,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内产业升级进程,也将会受到影响。

当然,当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教育双减,其目的也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教育更加均衡。

希望不久的未来,大学里来自农村的孩子,能多一点。

——END——

0 阅读:11

风起堂主人

简介:风起堂观察:专注商业经营管理、科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