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义明,特立独行地划着一台轮椅

融易Easylnclusion 2024-07-24 20:20:27

采访前,因为对义明一无所知,我只能通过他的朋友圈和个人公众号搜寻他的蛛丝马迹。

义明的个人公众号「义明游」上有257篇原创文章,他的文章大都是一些随笔,有关于残障的思考,也有日常生活的见闻和感悟。

图丨拿着折扇自拍的义明

通过他的个人公众号,我看到义明患有脊柱多发性囊肿,属于因病致残,目前使用轮椅,可以站立,但无法行走。

小时候他曾辗转武汉、南京、北京等地求医,两次手术花光父母积蓄,发起过互联网大病筹款,因手术难度过大术中大出血1w毫升,其间他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出血1w毫升是个什么概念?通过AI搜索,我查到人体正常的血液含量大概是4000-5000毫升,具体会根据人的体重和身高不同而有所变化,出血1w毫升,是人体血液含量的两倍,这种情况人还能活下来吗?

义明活下来了,他的这些经历让我觉得还能隔着屏幕和他对谈是如此不可多得,过往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如果把每一件展开讲,估计都会是一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

然而在交谈间,义明几乎是用三五句话就带过了自己漫长而苦痛的疾病史,他的语气淡淡的,没有丝毫情绪的起伏,也没有用任何煽情的词汇,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说罢,他总结了一句:“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是现在还活着就行了。”

「活着就好」的淡然和豁达贯穿了我们这场谈话的始终。

图丨新年时看雪的义明

这篇故事并不是想呈现一个残障者如何战胜病魔顽强生存,义明的故事也不单纯是“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经典感人叙事,义明是坚强励志的,但也是脆弱细腻的,同时还是天真热烈的,他身上展出的生命层次性更加值得被看见和记录,尽管此时的他还不到30岁。

01

破而未立的30岁

《论语》中说三十而立,是指30岁的时候知晓礼仪,做事有分寸。义明更倾向三十而立是要立下目标、立住责任、立稳情绪,他觉得30岁的人应该要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已经确定人生的追求。

实际上,义明觉得自己的三十岁好像并没有“立”起来。年初义明刚从上一家单位裸辞,从满腔热血地入职到最后离职,中间不到一年时间。

2023年6月,义明在个人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没想到28岁的我,实现了18岁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公益人》的文章。

当时的他一腔热血,怀揣公益梦想只身南下,从武汉来到杭州,打算和伙伴一起成立运营一家公益组织,进行文化+残障的跨界探索。公众号里他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情怀主义者,心中有一份公益情怀,趁着年轻,又有机会,那就先追逐情怀吧。

图丨在车里望向窗外的义明

今年一月份,义明决定离开这家初创的公益组织,他在公众号上更新了一篇文章《决定在30岁这一年勇敢一次,从提离职开始》。

选择辞职的原因,义明在文章中这样解释:个人原因,能力所及之处,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自己也并非能战胜一切的人。

春节后,义明回到了武汉原来的公司,继续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工作。

经历了从商业到公益,最后又回到商业的循环,义明坦然承认了自己的不足,他觉得学会承认自己不行,承认自己有限,也是三十而立的另外一种含义。

除了工作上的变动,30岁的义明在感情上也刚经历了失恋,失恋后的义明不自觉地会陷入一种emo的情绪。

图丨独坐的义明

交谈中,他说别看当下我和你们正常地聊着天,但在一两个小时之前,我就是那种焦虑得要死的状态。

经历失恋后的义明,发现这段恋情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成长,比如发现自己患有严重的「焦虑症」。

实际上焦虑的情绪已经伴随义明多年,高中时期因为高压的学习环境,他就曾焦虑得不止一次想要退学,那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出路,学习也没有任何出路。

失恋裸辞迷茫,义明30岁的这一年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算起来,我和义明是同龄人,我时不时会拿自己的30岁和他的30岁对标,后来我发现,除了经历上的不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工作上的挫败感,失意后决定重拾生活的勇气,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emo情绪,都是一模一样的。

图丨朋友拍摄的义明,正在喝东西

02

变回孩子,回归生活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义明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组照片,他人生第一次收到了一面锦旗,是姐姐送给他的儿童节礼物,锦旗上赠言的对象写的是「义明小朋友」,后面还祝福他可以永远做个天真可爱不知愁的小朋友。

图丨义明收到的儿童节礼物

锦旗虽然是一个标新立异的礼物,但里面的内容却是义明最近追求的生活状态。

因为经历过沧桑,义明的思维相对成熟,周围甚至有人觉得他有个50岁人的思维层次,但最近义明决定「变回孩子,回归生活」,他开始在30多岁的年纪去体验别人十几岁的事情。

他开始尝试穿各种彩色的衣服,比如黄色、粉色和红色。他还留起了长发,偶尔还会在头顶扎个小啾啾。

生活中,义明也开始养花,学习泡酒、串珠,尝试去看画展,听演唱会。

图丨穿马面裙扎啾啾的义明

近几年互联网上刮起了city walk风,尽管轮椅出行非常不方便,义明也会用周末48小时划着轮椅去周围一些城市游玩,在去过的城市中,义明比较喜欢四五线的小城市,他觉得这些小城市更有人情味,遇到的陌生人更愿意主动向他施以援手。

去年4月,义明划着轮椅参加了武汉马拉松。想要参加汉马是他上大学时候的心愿,那时他还没坐上轮椅,时隔6年,这个心愿终于达成了。

对义明来说,参加马拉松并不是为了取得名次,也不是为了博取媒体关注,而是想要挑战自己。在参与过程中,他听到了无数的加油,也遇到了很多有趣和有爱的人,大家推着他划上了江汉桥和长江大桥,度过了过程中艰难的时刻。

图丨义明在武汉马拉松现场

这些全新的体验让义明发现了生活的另外一面。“我开始有了这种阶梯式生活,发现生活另一面其实也挺ok的,像别人说的我怎么能留辫子。甚至搞笑一点点,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男人都需要留一次长发,为什么?因为你说不定哪天你就秃了,这样你可以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状态。”

谈兴正浓的时候,义明还问我能不能看出来他最近刚纹了眉毛,因为视频画面比较模糊,我说看不太出来,他笑着说那说明纹得还比较成功。

03

质疑父母,理解父母,成为父母

穿衣风格和发型的突变让父母一时间难以适应,回家的时候,义明父母会问他说怎么还没有剪头发,怎么穿得像女孩子一样。

面对父母的不解,义明会巧妙地回应:“我就回来三天,你就忍三天就行了,三天以后你就看不见我了,而且你们不觉得我留长头发显得头更圆吗?”顺着义明抛出的问题,父母看向他,盯着他的头看了一会儿后点点头,觉得儿子说得似乎在理。

图丨扎揪揪的义明对着镜头微笑

和父母之间互动方式的变化引发了义明对亲子关系的思考。

从前义明不知道怎么和父母沟通,整个大学期间,他每学期只和父母打3-4次电话,而且每次通话都不超过一分钟,打电话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索要生活费。

毕业后,义明逐渐意识到改变父母是很难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他开始要求自己每次和父母通话要超过一分钟,慢慢再增加到两三分钟,最长的一次,义明发现自己和母亲通话了一个多小时。

“我就听着我妈讲了一个多小时的废话。我开始试着去放缓我的情绪,我以前可能并不那么包容,但我还是尝试慢慢去和父母沟通。其实我发现很多事情的本源是来自你如何去跟人沟通。”学会如何和父母沟通,也是30岁的义明在人生课堂上学会的新功课。

图丨义明拍摄的灵隐寺威镇三洲

义明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质疑父母,理解父母,成为父母」的一个过程,当想明白了这个朴素的道理以后,看待问题的方式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变化。

04

藏在苦难背后的礼物

第二次手术后,义明还可以正常走路,但医生告诉他,走路对脊柱压迫很大,最后可能还是要坐轮椅。

义明觉得早晚都要使用轮椅,与其有朝一日被迫坐轮椅,还不如当下主动选择坐轮椅。他想要把对身体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主动选择了坐轮椅,但坐轮椅带来的并发症是义明没有想到的,在经历第一次大小便失禁的时候,义明几近崩溃。

“我第一次经历的时候都懵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硬着头皮,我记得我第一次换床单换了半个多小时,我整个人都崩溃了。然后到现在虽然只要个十几分钟,我每次换完床单,我都会拍张照片发到网上,炫耀一下我自己这次床单又ok了,我又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

图丨义明社交账号截图

义明未曾跟我们讲他生命中那些里程碑的时刻,他讲都是生活中很多细碎平常的小事,用他一如既往轻松搞笑的语气,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选择面对鸡零狗碎生活的一种方式?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挑战。

义明的朋友圈里有一条短视频,那是在公园的一个斜坡上,他缓慢张开了双臂,让轮椅带着自己冲下了斜坡。视频配着奔放自由的背景音乐,让人觉得坐轮椅,好像也是件挺酷的事情。

义明给那条视频配文:自由落体的快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便捷的电动轮椅,但他更喜欢手动划行的轮椅,他说自己很享受手与轮子之间的触碰感,享受划行的感觉。

轮椅还让义明还拥有了“一米高度”的教育观。义明所在的公司致力于青少年编程教育,所以坐轮椅的他和小学生们就有了同样的高度,他可以告诉同事们孩子一米的世界能看到什么,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

因为“一米高度”的教育价值观,义明遇到一位不错的老板,老板知道他喜欢做公益,就让他从品牌开始学和做,然后开始做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项目,公司2019年拿到了凤凰网十大公益创意奖,到后来还拿了商业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很多奖项,这是公司带给义明的成长,让他把劣势转换为了优势,将热爱和事业结合在了一起。

图丨对着天空祈祷的义明

苦难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对待苦难的态度和思考才有意义。义明说自己也讨厌残障,但有时候他也会感谢残障让他避免过上一种平庸的生活。

他说如果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能想象到他的生活应该和周围的伙伴差不多,按部就班地上学毕业、结婚生子,但正是因为残障,让他的生命有了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出血1w毫升,但活了下来。

说到这里,我甚至开始觉得能和面前这样一位“死里逃生”过的同龄人交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这该是一期一会的缘分。

05

划一个特立独行的轮椅

当残障者及相关的从业人员都在追求和倡导去除“残障标签”的时候,义明认为残障者应该接受残障标签,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残障者在社会上立足的砝码。

旅行途中,义明也从不避讳向他人求助,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敢于“卖惨”,要大方承认自己的残障,不要排斥残障的刻板印象。

图丨旅行中的义明

另外关于残障者平等的社会参与,义明觉得政策法规是残障者对外沟通的“底气”,而不是“武器”。

当残障者拿着法律条文去伸张权益时,这种做法就直接让双方陷入了对立的局面,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义明倾向于选择更加“社会”的解决方案:站在消费者和用户的角度和对方沟通,跟对方讲经济效益。义明也曾经历过飞机拒载的事情,但通过沟通,他都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划一个特立独行的轮椅」是义明公众号上的一句slogan。当大家都在倡导残障者独立生活的时候,他却说要残障者敢于“卖惨”。

我问义明如何看待自己的特立独行?他说自己的特立独行虽然不是主流的,但却是属于大众的,是日常的,是贴近生活的。

我想义明想要保留的残障刻板印象,应该不是那些带有歧视性的,对残障者「污名化」的刻板印象。他想保留下来的应该是残障者具身的体验和感受,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关怀、信任基础上的,个体充满尊严,自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体验。

在这种情景下,残障的标签就如同其他任何标签(女性主义、斜杠青年、佛系、文艺)一样,都只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而这也许正是可以将不同群体凝聚在一起,或带领我们走得更远的生活哲学和艺术。

图丨义明在杭州灵隐寺拍摄的照片

-END-

0 阅读:0

融易Easylnclusion

简介:让多元融合变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