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从蜀地迁至河东的家族为何能突破士族壁垒,跻身于高门行列?

书兰聊历史 2024-01-16 03:30:17

前言:一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道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庶之别。在那段时期,门阀士族家的子弟纵使无才无德,一样能有出路,寒门庶族家的子弟纵使德才兼备,也很难跻身高位。那些由门阀士族把控的中正官在为朝廷选才时,很多时候只重出身,他们这么做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加固士庶壁垒,保障士族利益。

任何寒门庶族如能在这种环境下突破壁垒,都是相当了不起的,比如兰陵萧氏和吴兴沈氏。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两个家族,而是河东薛氏。这个家族的先祖薛永原本是为蜀汉效力的,后来蜀汉灭亡,其子薛齐率众迁至河东繁衍生息,经过一代代族中子弟的努力,最终跻身于“关中六姓”,成为一等一的豪门。寒门庶族那么多,河东薛氏又是如何逆袭成功的呢?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高门士族分布图

一、天时

1、经济制度好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门士族是上层建筑,他们所拥有的田地、作坊和店铺等便是经济基础。衣食住行、开办族学、延请名师、救济族人、交朋会友和豢养私军等都需要经济条件来支撑。相比关中六姓中的其他五姓(京兆杜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和弘农杨氏),河东薛氏在经济上的起点无疑就低了很多。

不过河东薛氏终究还是赶上了魏晋南北朝的这趟车。当时大家族都流行建坞堡,河东薛氏同样也建了,由此大大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为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再加上当时的各项经济制度对大家族十分有利。首先是占田制,朝廷改分成收税(即田地越多,交税越多)为定额收税(即田地再多,税额不变),并且官员可庇护一定数量的亲属和佃农等不用交税。

薛齐曾任曹魏太仆少卿,其子薛懿官至太守,族中子弟长期享受这种免税待遇。其次是宗主督护制,北魏主拓跋焘以制度形式承认各大家族荫庇流民、佃户的权利,河东薛氏因此可以吸纳更多的流民为家族服务。如果河东薛氏到北魏中期开始推行均田制之后才开始起步,其经济发展必然没有这么顺畅。

缩小版的坞堡

2、建功机会多

从蜀汉灭亡到西晋一统,中间有17年。从西晋一统到匈奴人刘渊起兵,中间仅24年。从刘渊起兵再到隋朝一统,中间有285年。这还不算八王之乱,天下动荡纷乱的时间就达到了302年。乱世意味着建功立业、投机站队的机会多。后秦势大时,河东薛氏子弟多效力于后秦,其中出自西祖(薛兴,薛懿之子)房的薛强更是当上了大司徒一职。

眼看后秦不行了,刘裕势大,薛强之子薛辩带着部分族人归附刘裕。待刘裕北伐失败、丢失关中后,薛辨又投效看似更有朝气的北魏,让北魏有了一个攻略关中的绝佳跳板,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为此欣喜不已,大气地给包括薛辩在内的诸多河东薛氏子弟加官进爵。除了薛辩外,还有出自南祖(薛雕,薛懿之子)房的薛安都也在宋魏之间做了一次关键性抉择。

薛安都在刘宋阵营效力20余年,功勋不可谓不卓著。薛安都在和宋明帝闹翻后,毅然转投北魏阵营,期间不仅拱手奉上了自己统领的徐州,还帮着北魏拿下了兖州、青州和冀州,以及豫州的东部,狠狠让北魏献文帝刷了一波武功。千万别小看了薛安都此番对北魏的加持,自此之后,刘宋弱、北魏强。薛安都死后被北魏追封为河东王,他的兄弟子侄封侯者甚多。

从汉末到隋朝的时间轴

二、地利

1、河东易守难攻

薛齐当时之所以到河东安家,大概率是司马氏的安排,当时有几个来自蜀汉的家族均被安排到河东,比如诸葛亮的后裔。在司马氏看来,河东临近其老家河内及都城洛阳,方便管控。殊不知这种近距离给河东薛氏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河东处在山西、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无论是从关中到关东,还是从关东到关中,河东都是门户之地。

在北周统一北方之前,北方大地长期处于东西对峙的状态。不论哪一方占据河东,都会对另一方形成战略优势,换而言之,河东是大家都想要的香饽饽。然而河东的西边有黄河天险,南边有中天山,东边有太岳山,北边和太原盆地之间仅有一个狭窄的谷地相通,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想要又不好要,河东的价值就出来了。再加上河东薛氏在河东经营日久,族中常有子弟出任河东太守,家族便可将河东之地作为提升地位的价码,比如薛辩的玄孙薛善原本担任东魏的秦州(河东改名而来)别驾,后来在西魏宇文泰和东魏高欢PK的关键时刻将河东献给了西魏。此举不仅让薛善本人被赐姓宇文、官运亨通,还让其家族在西魏和北周两朝获得了不少优待。

河东郡的地理位置

2、河东有盐利

河东不仅地形优越,其资源也很丰富,尤其是池盐。都知道盐是古代王朝的战略资源,传说黄帝和蚩尤曾为了争夺河东盐池的控制权而进行了一场涿鹿之战。河东盐池是华夏开发最早的盐池,素有“国之大宝”之名,其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史载河东盐池的盐税在唐朝大历年间占到了朝廷全年总收入的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多事之秋,无论哪方势力都需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当时农业税基被破坏战乱破坏得很严重,盐业收入更加被重视。北魏孝明帝在位期间,河东薛氏的薛循义带着部分族人据盐池而反,引得朝堂诸公惊骇不已,宰执长孙稚(长孙皇后的先祖)称“(河东)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唯须宝而护之”。

河东盐利既然如此重要,而河东薛氏又是河东的地头蛇。不管哪方势力想争夺,还是想稳定,都必须和河东薛氏搞好关系。薛循义都反了,北魏朝廷还是以安抚为主,并且在他投降了后还将他的官职累升至州刺史。所以说河东这个地方是河东薛氏的重要筹码,可以让其挟地而自重。

围绕着河东盐池分布的古都

三、人和

1、族中人才辈出

任何家族要想兴盛,都需要人才支撑。族中人才不断档,家族就有了长盛不衰的保障。河东薛氏深谙此理,十分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无论是从文,还是从武,族中子弟总能有所建树。据不完全统计,河东薛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留名于史籍者多达150余人,其中可以确定出仕的有120余人,占比高达80%。

另外,出仕者官居五品及以上者多达100余人,占出仕人数的83%,千万不要觉得五品这个分界线太低,同时期的闻喜裴氏达到这个线的还没河东薛氏多,而且河东薛氏的这些子弟中获得爵位的有50多人,其中20余人的爵位是公爵或公爵以上,10余人的爵位是侯爵,相当于公侯占比20%。

人才数量多、质量高,有这些不还算完,河东薛氏的子弟有很深的家族荣誉感。因他们家族很长一段时间都饱受中原士族歧视,北魏孝文帝在评定“四海士族”时,有大臣推荐河东薛氏,孝文帝当即来了一句“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就在众人准备放弃时,当时恰巧在殿外执勤的薛宗起毅然进入殿内和孝文帝辩论,最后孝文帝终于同意将河东薛氏纳入“郡姓”行列。

五品官的分量

2、家族有号召力

古人向来重视自己的名声,有“人的名,树的影”之说。好的名声可以让自己拥有号召力、感召力,个人如此,家族同样如此。南北朝时期,胡人肆虐、江河破碎、衣冠南渡,留在北方的汉人家族如能拥有一定的号召力,便能以更快的速度吸纳流民、壮大家族。

就拿薛辩的孙辈来说,其中有薛昂字破氐、薛瑚字破胡。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名字问题,此种现象的背后不仅有河东薛氏的精神力量,还有其凝聚人心的考量。薛善在将河东献给西魏时肯定会有阻力,可他把事情做成了,说明他肯定号召了一帮人支持他。

六镇之乱爆发时,北魏朝廷鼓励各大家族募兵平乱,募兵越多,则相应的军职越高,适时薛宗义回到河东予以响应,没多久便招募到7000余人,他也因此出任假安北将军。试问如果他的背后没有河东薛氏在支持,他凭什么有如此强的号召力?

神州陆沉,五胡肆虐

结语

综上所述,河东薛氏之所以能跻身高门,是因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兵法有云“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意思是无论缺了三者之中的哪一个,即使能胜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河东薛氏三者尽有,何愁不昌盛?

及至隋唐时期,已经完成士族化进程的河东薛氏更上一层楼,族中人才全方位开花,涌现出了薛万彻和薛仁贵等名将,薛元超和薛稷等宰相,薛道衡(隋朝文坛泰斗)和薛曜(瘦金体之祖)等文化大咖。总而言之,甭管阻力有多大,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文献:

《宋书》

《魏书》

《资治通鉴》

4 阅读:1405
评论列表
  • 2024-02-12 20:00

    同族太大,不一定有啥联系,不要强认成一家。薛仁贵要有家族支持也不会是火头军

  • 2024-01-31 19:28

    这就是信奉自强不息、家族传承不息的根源![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2-06 12:58

    薛永,是(水浒传)中的病大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