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联美食
『如果记忆消失,那么有些味道也自然消失了。』
主笔 / 黑麦
早年间,《纽约时报》刊登过一篇写粤菜的文章,说最好的粤菜师傅都先后在上世纪90年代移民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了,川菜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粤菜会在若干年后遭遇瓶颈或断代危机。作为一名粤菜迷,每次想起这篇文章,我都会为粤菜的生死捏一把汗。记得几年前采访蔡澜时,不禁抛出这个问题,他不住地摇头,列举了广州、香港的一众餐厅和主厨,最后说了句,他自己喜欢澳门的粤菜有时更甚于香港和广州。
在澳门的美食圈,谭国锋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出生在香港,父辈来自广东顺德,在他的烹饪基因里,一部分传承就来自自家的厨房。16岁时他第一次走进厨房,从清洁工作做起,水台、泡发、砧板一路做到厨师,从没抱怨过一句。随后,他辗转到曼谷成为行政主厨,多次为泰国、日本、尼泊尔等国元首烹饪“家的味道”。2007年,他来到澳门,一待就是16年。这期间,他亲手把“誉珑轩”餐厅带成米其林二星,随后转战“永利宫”,2020年他又带领这家餐厅进入“亚洲50佳餐厅”的榜单。可就在不久前,谭国锋做了个决定——放弃之前的荣誉,从新开启一家名为“谭卉”的餐厅,一切仿佛从头开始。
▲粤菜厨师谭国锋(受访者供图)
在谭国锋看来,在如今西式餐饮和融合菜盛行的时代,传统的粤菜也在吸纳来自各地的元素。过去的几年中,他在脑海中构思了数百道菜,他觉得有必要让这些新的味道组合“出来透透气了”。
“这些菜就像我自己。”谭国锋说,他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但也不想一味重复,他想把传统菜的精神、味型,重新排列成一个新的版本。他仍旧会像过去一样,坚持去市场购买最新鲜的鱼获与时令蔬果,在后厨门口等待供应商将食材送来,随即,像自己的师傅一样,认真挑选食材,然后开始耐心地处理、烹饪。他说:“味道是一种记忆的传承,我只是在用新的方式把那些昔日的味道激发出来。”
多年前,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过一本食评家谢嫣薇的《消失中的味道》,在书中,她搜集了不少几近失传的广东老菜故事,并记下它们的做法。谭国锋读到了这些食单,也复刻过诸如羊头蹄羹、网油卷、烧云腿雪花鸡片等菜肴。在“谭卉”的菜单上,他依然保留着“戈渣”这道菜,他解释这是最老派的粤菜点心,根据已故香港饮食作家江献珠的记载,这是一口炸过的高汤,外脆内如豆腐般滑嫩,入口即溶。
电视剧《珠江人家》
谭国锋说他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回想一些过往的瞬间,就像昨天发生的事——初到澳门,摘星,跳槽,推翻菜单,试菜……在不知不觉中,他的头发也慢慢掉光了。2016年,谭国锋与蔡澜、李纯恩共同客串电影《决战食神》时,依稀能看出他的青涩,现如今,他端起锅、拿起炒勺的动作,已经越来越像个粤菜老师傅了。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为了今天的采访,你就没有去成菜市场,你好像特别喜欢去菜市场?
谭国锋:是,我一直有去菜市场的习惯,之前在香港、泰国工作的时候都是。十多年前我刚来澳门,就跑去菜市场转转看这边有什么蔬菜和水产。我现在比较常去的是义字街街市(菜市场),那边有不少时令蔬菜,做广东菜必不可少的元素都能在那里找到;氹仔街街市进口食材就比较多;我之前还在下环街市拍过烹饪节目。
我一直都在酒店工作,大型餐饮集团其实都配有专门的供应商,我去菜市场呢,也不一定非要买什么东西,有时就是逛一逛,看看时令的蔬果,了解一下市场里流行什么,一般人家的餐桌上都做些什么。去逛一下市场,了解一下食物,是我们这个职业理所应当的事。
▲椰汁口味的“戈渣”(受访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说菜市场是你的灵感来源?
谭国锋:来源之一吧。比如我的菜单上有一道菜,用到了荷塘芥蓝,这是一种很强壮的芥蓝,半米多高,主茎能有两三厘米粗,肥嫩又味甜。这其实是以前流行于广东农村地区的蔬菜,市面上很少见,因为一般人家都觉得这菜怪怪的,可能不太好做,于是这菜就不太流通了。我也是偶然在市场里看到这种蔬菜的,如果我不去市场,只等供应商来为我提供菜品,那我自然是想不起来它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谭卉”的菜单上还有什么别的灵感来源吗?
谭国锋:小时候,我会在厨房里看祖母和爸爸做菜,他们是顺德人,会用柴烧炉灶,一口锅就能烧出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我当时就想变得跟他们一样,后来我在餐厅做菜单的时候,总会想起以前家里的味道。
举个例子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茶瓜了,我想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广东人,可能也已经遗忘了,那应该是他们童年时吃过的一种腌菜。茶瓜是用白瓜做的,这种瓜没有黄瓜那么多水,也没有丝瓜那么软,口感我认为比意大利的节瓜还扎实些,老广会把瓜瓤去掉,用葱、姜和肉末随便一炒,就很好吃。
老辈人会用醋、糖等调味料,把这瓜腌成甜中带酸、晶莹剔透的黄绿色。小时候我受凉喉咙痛,家人就会用皮蛋、香菜、鱼片、姜片和茶瓜给我煮汤喝,这汤不用煲很久,猛火滚十几分钟就好了,盛一碗,连鱼带菜一起吃下去,病就好了。一说起这个味道,好像把我的记忆都带出来了。
▲松露香葱鸡粒酥(受访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一道好菜的标准是什么?
谭国锋:必须具有合理性,无论西餐还是中餐,味道、搭配都要让人感到平衡、舒适。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想要在菜单里表现出24个节气来?
谭国锋:其实这是一个中式的概念,我希望菜品可以像节气一样千变万化。我向澳门大学中医药学院的教授请教过岭南药膳的搭配,之前在香港时,我也上过董爽博士的中草药课程,虽说在华南地区是体会不到一些寒冷节气的,但是在粤菜烹饪里,不光是汤,很多菜都有升补、清补、淡补、平补、温补的说法。
三联生活周刊:澳门自己的味道是什么?
谭国锋:澳门本地人其实吃得很传统,和香港、广东一样,因为主食材很相似,但澳门的特色食物,受葡萄牙饮食文化的影响,还有东南亚食材的影响,比较融合。我一直都在做传统的广府菜,想要做得正宗,就必须尊重最传统的烹饪技法和粤菜调味。我会用一些进口的食材和西餐的烹饪来提升粤菜的口味,比如姜葱炒牛肉这道看似家常的菜,如果有人想吃油香多一点的,我就会用草饲的牛肉;有人想要吃鲜嫩多汁的叉烧,我可能会用伊比利亚黑猪肉;一盘普通的青菜里,要有足够多的时令蔬菜,才够鲜甜。
电视剧《珠江人家》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20年中,传统粤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谭国锋:以前,站在一家老广开的菜馆门口,就能闻到菜干、鱼干的味道,能看到老师傅在后厨忙活,但是现在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一直在提升,反而把一些东西搞没了。你觉得很多很多年以后,只剩下一道粤菜的话,会是什么菜?
三联生活周刊:是什么?
谭国锋:东星斑喽。开个玩笑,但其实现实就是这样的。以前在广东农村办宴席,主人会用各种鱼来招待宾朋,鲩鱼、青鱼、鳙鱼,还有顺德鱼生,但现在都用什么鱼呢?东星斑。淡水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小,供应也变少了。这几年我去广东乡下,去那些开了很多年的餐厅探访,问他们的招牌菜是什么,老板会说,澳龙、富贵虾、东星斑,听起来有点让人唏嘘。
现在广东小吃里还有些炸物,很网红的,一说都是100年前的配方,现在也可以叫所谓的经典,但使用的调料都不是原先的了,有些干脆用了现成的瓶装酱料,味型都变了,怎么还会是原来的味道呢?
如果有些记忆消失,或是被更改了,那有些从前的味道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不是在说对与错,我只是看到了这些改变,有些是经济环境的改变,有些是生活模式的改变,从前厨房里有二三十个人都是正常的,现在很多厨房里就几个厨师,买大量的瓶装调料,用预制菜……这都是没法选择的改变。坚持传统并非易事,传统与现代之间总有鸿沟,就像西方人很难理解海参贵在哪里,年轻的厨师不懂为什么要自己熬酱油,我很庆幸自己还有这个条件立足于传统,那我就认真对待,好好享受这个过程。
▲谭师傅偏爱沙姜,所以用沙姜的风味搭配乳鸽(受访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你最难忘的味道是什么?
谭国锋:其实有很多,比如珍贵的食材,比如陈年的葡萄酒、干邑。但只有一种味道能立刻让我想到家,那就是沙姜,这是整个岭南地区最常见的食材,它不光是卤水的调味,也塑造了南方菜肴的香气,无论做禽类、凉菜、煎煮焖肉,都可以放一些。我的新菜单里就有一道用沙姜调味的乳鸽。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各种榜单?
谭国锋:每个榜单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偏好不同,定位也不同,想要迎合排名其实很难。作为厨师,我能专注在客人的感受上就好,天南海北的客人能在一家餐厅里吃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会不会担心未来年轻人的口味变化?
谭国锋:我当然担心,因为过去没有像今天这么巨大规模的食品工业,有大量的零食、添加剂,吃辣也成为一种趋势,全世界的年轻人好像都很喜欢刺激的味道。一些粤菜餐厅,也变得很现实,卖一点带辣味的菜,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人的口味应该是丰富的,懂得享受原味的,不是吗?
粤菜不会消失,只是普通人吃不起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