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每天都聊玉米,今天聊点不一样的,因为玉米的行情说来说去,嘴都快说碎了,主基调就是一个字——涨,两个字——上涨,三个字——必然涨。
前两个不用说,要说的是第三个——必然涨,为什么玉米必然要上涨呢?
今天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供大家参考。
玉米必然上涨,是因为有3大原因,都需要玉米上涨。
第一个是政策。
价格由供需决定,这大家都知道,去年玉米减产,且质量下降,导致优质玉米就成了抢手货,这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
但我们今天不说供需,坦白说,如果仅从供需来说的话,我认为玉米会涨,但是不足以持续上涨。
因为动力不够,或者说是需求的动力不够。
现在玉米需求是什么状态?
深加工挺积极,但是饲料企业不急迫,而且呢,后续也大概率不会急迫,因为从生猪行情趋势来看,今年养殖户日子紧巴巴的,所以对饲料的需求也就是刚需。
而且产能也早比前两年大幅回落了,所以仅凭着刚需就能拉动玉米持续上涨吗?
显然说服力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抛开供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政策。

农业是政策性行业,所以玉米的波动一定离不开政策的导向。
那么,今年政策是一个什么导向呢?
关注我们的朋友会知道,我们在分析今年的一号文件时,特别有一篇是分析了粮食行情的,总结一下就是今年的重点是提升单产,从而提升粮食产量。
那么问题来了,提升谁的单产呢?
肯定是全面提升,但玉米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的作物,必然是主力军。
而提升单产有一个前提,就是起码要保障基本的种植面积,否则都没人种还去哪提升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即便玉米减产,政策端依然努力增储,并且收购底价也在不断上调。
在弄懂这个大方向以后,就会明白,玉米不仅是有底的问题,而且价格重心要上移。
第二,国际形势的必然需要。
美国再次向中国发起贸易战,这其实并不是今年突发状况,可以说在特朗普胜选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这场贸易战必然要开启。
而中国也必然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以地事秦,所以反制也是必然的。

而这就必然会影响到粮食领域,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玉米和大豆,因为这两个基本是我们进口量最多的。
虽然这两年我们对美玉米的依赖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反制以后,意味着美玉米进口几乎就是被叫停,这也意味着更多精力和需求要依赖于国内市场。
一方面是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提振信心,所以玉米涨价也是应运而生。
第三,小麦供应过剩需要消耗。
与玉米需求增加相反的是,小麦这两年一直是供强需弱,而小麦的供强需弱更多的问题不在供应上,而是在需求上,需求太弱。
我们都知道小麦主要就是两个需求,一个是食用,另一个是饲用,而饲用的量级一般很有限,只有在玉米价格上涨,与小麦价差缩小时,才会成为玉米的替代,进而需求增长。
而当前国内小麦面临两大供应压力:
一个是去年余粮较多,结转又高,再加上各级轮换储备,小麦的供应压力不小;
另一个则是新小麦丰产预期高,这也就使得小麦供应压力只增不减。
按照供需理论,供大于求,价格就要下跌,但为了避免谷贱伤农,今年我国又提高了最低小麦收购价格,那么问题来了,在底价抬高,又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小麦该怎么稳住价格呢?

只能从需求端入手,让过剩的小麦进入到饲料领域,以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而小麦要进入饲料领域,又不能跌破最低收购价,那么条件就只有一个,就是玉米得涨价。
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玉米上涨是必然现象,并且当前只是个小高潮,因为现在小麦还处于替代的边缘,还没有完成消耗余粮的任务。
所以后续来看,尤其是新小麦丰产收获以后,玉米还得继续发力,必然还有大高潮。
所以玉米上涨并不是偶然现象,其背后也必然离不开政策,政策的天花板越高,意味着玉米的上涨空间也就越大。
那么问题又来了,玉米能涨多高,玉米的大高潮又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且听明天分解。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