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医生,我的血常规报告出来了,有点看不懂啊,这‘一高两低’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很严重?”
朋友最近拿到了一份血常规报告,满脸愁容地跑来问我。

别说他了,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时,看到一堆专业术语和箭头符号,心里难免犯嘀咕:什么是红细胞,什么是血红蛋白?这些指标高一点、低一点,到底意味着什么?更有甚者,听说过“一高两低”这种说法后,吓得整晚睡不着觉。
今天我们就从头到尾好好聊聊这“一高两低”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它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危机。

在血常规检查中,“一高两低”一般指以下三项指标异常:
白细胞计数高(WBC升高)
红细胞计数低(RBC降低)
血红蛋白低(HGB降低)
这三项指标分别对应着血液中三种主要“玩家”的状态: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它们就像人生三兄弟,各司其职——白细胞是“战士”,负责打击外来感染;红细胞是“快递员”,负责运送氧气;血红蛋白是“氧气罐”,直接影响氧气的储存和输送。
当“一高两低”同时出现时,通常意味着身体内部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比如可能是感染、贫血、炎症、甚至血液系统疾病。具体情况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接下来,我们逐一剖析这三项指标的异常原因及其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

白细胞(WBC)是免疫系统的主力军。当外界的病菌、病毒侵入人体时,白细胞就会快速增多,像“士兵”一样冲上前线,把敌人干翻在地。
白细胞升高是身体在对抗某种威胁时发出的“警报信号”。

白细胞升高的常见原因
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细菌感染,比如扁桃体炎、肺炎等。遇到这些情况,白细胞会迅速增多,试图杀死病菌。
炎症:炎症通常伴随白细胞增多,比如关节炎、肠炎等。
压力或外伤:比如你刚运动完,或者身体受了伤,白细胞也可能短暂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如果白细胞长期明显升高,且伴随其他异常情况,可能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还记得你上次发烧的经历吗?
那时候你可能浑身发热、头痛欲裂,其实这是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
发烧本质上是白细胞在和病菌“作战”时释放的热量。发烧时白细胞升高是正常的,但如果一段时间后依然偏高,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了。

红细胞(RBC)是血液中的“主力运输员”,它们负责把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各处,再把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
红细胞减少时,人体会因为氧气不足而出现疲惫、乏力、头晕等症状,就像快递物流瘫痪了一样。
红细胞偏低的常见原因
缺铁性贫血:铁是红细胞生产的核心原料,缺铁就相当于“工厂缺货”,自然生产不出足够的红细胞。
营养不良:长期饮食单一或不均衡,比如挑食、节食的人群,容易导致身体缺乏造血所需的营养。
慢性疾病:比如肾病、肝病等,可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大、消化道出血等,都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如果你是缺铁性贫血,医生多半会建议你吃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红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菠菜等。维生素C还能促进铁的吸收,建议饭后吃点橙子、草莓。
但注意,铁锅炒菜虽然补铁,但别指望它能替代营养均衡的饮食。

血红蛋白(HGB)是红细胞中的“氧气罐”,它直接决定了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
当血红蛋白不足时,身体会出现气短、心悸、脸色苍白等症状,就像爬楼梯时突然觉得喘不过气来。
血红蛋白低的原因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和红细胞偏低大致相似,但它对氧气运输的影响更直接。除了缺铁外,还需要警惕其他隐性问题,比如:
慢性失血:比如胃溃疡、痔疮出血等,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大量血红蛋白。
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等,它们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
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这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会导致血红蛋白生成异常。

贫血并不只是“脸色不好看”这么简单。长期贫血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还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合理膳食,是预防贫血的重要措施。

“一高两低”看似只是血液中的指标波动,但它可能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忽视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比如:
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成败血症;
贫血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发心、脑缺氧问题;
如果伴随其他异常,比如血小板减少,就要警惕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你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防患于未然。

面对体检单上的血常规报告,不妨记住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白细胞(WBC):4.0-10.0×10⁹/L(正常范围)
红细胞(RBC):男性4.5-5.5×10¹²/L,女性4.0-5.0×10¹²/L
血红蛋白(HG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如果发现自己某项指标异常,别急着慌张,也别随便“百度吓自己”。第一时间找专业医生咨询,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判断。

“一高两低”看似可怕,但它并不是无解的难题。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每年的体检报告,别再随手一放,仔细看看它说了什么,或许就能为你的健康上好一层保险。
从今天开始,多关注你的身体,听听它的“诉说”,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柳叶刀》: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文章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贫血的研究报告
《内科学》教材(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