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陈赓夫人正要上飞机,宋希濂猛然抓住她的手:给陈赓买点纸钱

小博大史 2024-11-25 23:35:5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编辑 |小博大史

前言

在1985年的一个寒冷早晨,傅涯即将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此行是为了探亲,涉及一些重要的公务。在她即将离开的那一刻,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希濂在机场紧紧握住她的手,眼含热泪,他将一沓现金塞到她的手中,低声说道:“请你回去后,替我买些鲜花送给他,告诉他我一切安好。”那个“他”究竟是谁?宋希濂与他又有何种不为人知的往事?

宋希濂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的一个富裕中农家庭,其家族世代文人辈出,注重教育。幼年时期的宋希濂便展现出聪颖的才华,深受家族长辈期许。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郡中学。在校期间他接触了孙文学说,逐渐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强烈关注。他积极参与救国运动,成为学生示威活动中的骨干分子。1923年冬怀着“以学救国”的理想,他成功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接受军事训练。这段经历为他未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翌年3月他又顺利通过考试进入黄埔军校,成为首批学员。在这里他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并在同年6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黄埔军校的严格训练与理想氛围让宋希濂脱胎换骨。在学校组织的军事演练中,他表现优异,得到了教官的高度评价。1924年年底,黄埔一期学员毕业后,他被分派到教导第二团第四连,担任副排长。上任仅半个月,他便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排长。

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因政见不合,背叛孙中山并退居粤东东江一带,形成割据势力。两年后,陈炯明借段祺瑞政府的支持,自封“救粤军总司令”,妄图进攻广州以东山再起。面对陈炯明的威胁,1925年2月孙中山组织黄埔军校“校军”发起东征,意图彻底消灭这一反动势力。

东征部队按照作战任务划分为左、右翼军及攻城军,教导团被编入右翼军序列,负责从淡水、海丰、陆丰一线逐步向潮汕挺进。在攻打淡水时,宋希濂所在的第二团被赋予攻城任务。这是宋希濂首次走上真正的战场,硝烟弥漫与枪炮轰鸣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他一度迟疑,未能第一时间跟随部队冲向前线。

东征战线不断向潮汕地区延伸,战火在棉湖集中爆发。宋希濂所在的二团与前方遭遇激战的第一团会合。战斗前线十分胶着,团长钱大钧下令立即参战,而宋希濂所在的第四连被指派到正面攻击阵地,负责正面突破。担任排长的宋希濂带领部队在枪林弹雨中挺进。他目睹同袍纷纷倒下,却咬牙坚持到底,带领士兵迅速越过敌方火力区域,抵达最佳出击位置。当连长一声令下,各路部队同时向敌人发起包抄攻势,敌军顿时陷入混乱,最终被击溃。

棉湖之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军士气,第二团在与第一团合力追击中,再次重创敌军。作为战斗中的英勇分子,宋希濂在战后被迅速提拔为中尉排长,不久后升任第四连副连长和连长。

在滇军杨希闵与桂军刘震寰曾在1923年协助粤军攻打陈炯明,但随着陈炯明的失败,杨刘两人迅速占领其势力范围,逐渐成为新的地方割据势力。在1925年的东征中,杨希闵与刘震寰按兵不动,并暗中与陈炯明的部下林虎勾结,导致教导团在棉湖战役中伤亡惨重。平定杨刘叛乱成为革命军东征后的首要任务。

1925年6月国民革命军向广州郊外的滇桂叛军核心阵地瘦狗岭发起总攻。瘦狗岭地形复杂,防线层层叠叠,易守难攻。宋希濂率第四连奉命担任先锋,他逐一分析敌军布防的薄弱点,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制定详细的攻坚策略。在战斗打响后,他果断指挥部队突破敌方第一道防线,迅速夺下几个关键高地,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

敌军面对国民革命军的猛烈攻势,阵脚大乱,逐渐溃退。宋希濂带领士兵趁胜追击,将敌军逐出瘦狗岭,彻底瓦解了其核心防御。

1949年8月宋希濂担任了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在任职期间,他接到了陈明仁的电报,邀请他共同宣布起义,转向共产党。然而宋希濂回绝了这一提议,他坚信自己在共产党的新秩序中将无立足之地。

当年12月经历了连番失利及家庭的重大变故——父亲与妻子相继去世后,宋希濂的心情跌至谷底。在大渡河边的一场战役中,他最终被人民解放军俘获。尽管他当时已经42岁,但压力和失意让他的两鬓早生华发。在被包围的紧急关头,他曾试图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却被一位警卫团排长及时制止。随后他与他的部队一同被俘。

在解放军的初步调查中,他的身份长时间未被确认。他的部下都守口如瓶,直到他的一位军中亲共产党的下属站出来,向他行了一个军礼,并向他解释说,解放军对待俘虏非常人道,尤其是对高级将领更加优待。这番话使宋希濂决定主动承认自己的身份。

之后宋希濂被送往乐山县城。在那里解放军一位干部希望为他拍照留念,但宋希濂因心情烦躁而与对方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尽管第一天的交流充满了紧张,但第二天解放军指挥官杨勇亲自与他会面,直截了当地讨论了他对共产党的疑虑,建议他冷静思考自己的未来。

杨勇的坦率和理解让宋希濂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之后那位他曾与之争吵的解放军干部也特意来访,向他道歉,进一步消解了他心中的戒备。通过这些事件,宋希濂逐渐意识到,共产党并不意图置他于死地,反而有着宽容和尊重。

在一次战后总结会上,他与黄埔同窗陈赓深入交流,陈赓向他耐心讲述了共产党信仰的本质与目标,并以身作则影响他。宋希濂被陈赓的言行深深触动,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他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3月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宋希濂的老战友陈赓辞世。这突如其来的悲讯深深地触动了宋希濂的心弦,让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不停地滚落。他坐在老旧的书桌前,心中涌现出与陈赓的点点滴滴,感叹两人共同度过的日子实在太短,几次重要的相遇仿佛还历历在目。战后本以为他们可以常聚常在,未曾想陈赓竟然就这样永别,从此人世两茫茫。

随着时光流逝,宋希濂接连收到更多旧友相继离世的噩耗,其中包括他的恩师周恩来在1976年的离去。这一连串的损失让宋希濂备感心酸,他越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些经历促使他更加珍惜与家人的相聚时光。由于早年战争频发,他鲜少有机会陪伴家人,进入晚年后,他决定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尽享家庭温暖。

1980年宋希濂决定定居美国,远离往昔战火的纷扰,希望在生命的晚期能够安享天伦之乐。尽管远离故国,宋希濂仍未忘记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他创办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积极推动祖国的统一,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及黄埔同学的努力,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985年在陈赓妻子访美期间,宋希濂表达了对老战友的深切怀念。临别之际,他递给她一些钱,紧紧握着她的手,情深意切地说:“这是我对他的一点心意,既然我不能亲自回国祭奠,希望你能帮我在他的墓前献上鲜花和纸钱,转达我在异国他乡的思念与祝福。

1993年宋希濂在纽约安详去世,终年将近八十岁。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长沙,他的故乡。湖南省地方政府对这位抗日英雄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尊敬,省委书记亲自题写碑文:“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宋希濂虽然生平有过失误,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是不容否认的。

0 阅读: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