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杭州六小龙”?

职场蛙 2025-03-05 22:29:59

最近比较流行的“杭州六小龙”,其实是指以下六家杭州的科技创新公司。

Deepseek就在其中,下图你一目了然。

简介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深度求索:主要做人工智能大模型

宇树科技:专注于高性能机器人的研发

云深处科技:研究智能机器人和控制算法

游戏科学:知名游戏开发商,代表作是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

群核科技:开发空间智能与家居设计软件

强脑科技:研究脑机接口技术

这些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都在杭州这片科技的沃土上迅速崛起。例如,云深处科技的机器狗,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运动能力,并在电站巡检、应急救援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六小龙”是来自杭州的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名字对标的是美国科技七巨头,通常称之为“七蛟龙”,由美国银行家提出,具体为为:字母表、亚马逊、苹果、元宇宙、微软、英伟达、特斯拉。

在杭州“六小龙”出炉后,很多城市就开始对标杭州,短期几个月的奋起直追来不及产生广州、南京、武汉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各自的六小龙。

但是,“举全国之力”还是凑出来了一个“十杰”清单,包含:阿里、腾讯、京东、吉利、比亚迪、小米、网易、百度、美团、中芯国际。即使如此,其中三家(阿里、吉利、网易)还是来自杭州。杭州当下,也给不是太景气的经济界照进了一束亮光。

杭州有很多大学,以浙大为代表,他们迅速崛起。杭州将科研和商业思维做结合,要将大学打造成由研究人员与企业家组成的新生态系统,这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浙江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目前只位居第47位。然而,你都难以想象,根据最新的莱顿大学排名(衡量研究成果数量),浙大目前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超过世界其他任何一所大学。在各领域排名前10%的论文方面,浙大发表的论文仅次于哈佛大学。当然在其他指标上,浙大也在前进,根据势商,我估计迟早会进入QS前20甚至前10名。

当然,大学排名不是要讲的重点,主要是说杭州这样的人文、管理水平,知识、数字经济环境,大学和科研的产学研商新生态,造就了杭州“六小龙”产生的土壤。如果你的学历、学识甚至胆量够高,可以去杭州一试身手,开创自己的事业。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我一直反对大家创业,但如果你实在要创业,那么去杭州创业,则成功率更高。

那么,打工呢?

不来虚的,我们看下图。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主要城市的城镇职工年收入,杭州超过了广深,排名全国第4名。这里的题外话就是,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至今苏杭还是很富的,都仍然是全国收入排名特别靠前的城市。当然,我们今天主要说的是杭州,本篇标题其实是对标的这篇《我为什么推荐大家进上海?》,应该改为《我为什么推荐大家去杭州?》。

不过以上统计局的数据,还不是我们职业经理人的工资数据,根据我大量的统计,杭州的职业经理人同样的岗位,仍然是北京、上海、深圳的大约75%,也略低于广州,大致是广州同岗位职业经理人工资水平的九折。但比苏州的职业经理人工资略高,大致高出15%的样子。杭州的职业经理人工资水平,排名全国第5(未计入港澳台的工资)。

很多城市要跟杭州争二线城市的“头把交椅”,其实先不看其他,你看上图中的15个比较项,就能看出来谁强一点。如果其他都不谈的话,你去打工,你从成都武汉南京跳到杭州,大概率是加薪不少的,但如果从杭州跳回成都、武汉或南京的相同岗位,则大概率是要降薪的,能平薪就已经算不错。

还有一个比人均收入,更比人均GDP靠谱的数据,是人均消费,杭州排名全国第二,且曾经是第一名,见下图。

这才是真实的民富,没钱你也不敢消费;收入不高,你才要去比啥人均GDP;人均经济差,你才想到去比经济总量。这里顺便“批评”下江苏和重庆,江苏人均收入低所以喜欢用人均GDP,重庆则在大中城市中所有“人均”都很低,所以喜欢用总量。

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在过去十年中,杭州吸引了三四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

杭州一直是人口净流入城市,自2000年以来,杭州的常住人口数量翻了一番。

有趣的是,在流入杭州的人口中,上海是第4来源城市,这是从上海回流杭州的人口,其中应该大多数是在杭州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和事业未来,或者感觉杭州比上海更宜居、更适合奋斗。

此外,杭州也是少数几个一直给与应届生各种补贴的城市。

包括生活补贴(本科生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租房补贴(每年1万元,连续发放3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等。有些补贴在毕业五年内都可以申请,学历还放宽到了大专。

如上杭州各区的名字、GDP和人口数据,供你一览。

当然,杭州在历史上就人文荟萃,当下无论你是因为创业还是打工,来到了杭州甚至国内移民到了杭州定居,仅“杭州”二字也不算亏待你。

总之,本文不是做广告,只是告诉你,杭州可以作为你老家回不去又不愿意待在一线城市的,为数不多且不容易后悔的好选择。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