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骑兵第八团援华揭秘

云飞四海 2024-12-18 15:09:42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是一段鲜活的记忆,50年前,苏联红军骑兵第八团又称“红八团”援华抗日在哈密修建军事基地和机场,通过这个基地苏联运往我抗日前线的战斗机1135架,轰炸机100余架,大炮400门,汽车2050辆,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0发,炮弹、炸弹约200万发。通过此航线运送苏联军事顾问和志愿空军人员两千多人。为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苏联联系提供了方便,周恩来、王稼祥、陈云、滕代远、任弼时、陈谭秋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都是由这一空军基地和新疆航线,往返于延安和莫斯科之间的,哈密人称这片土地为“大营房”。

大营房位于哈密市东南角约两千米的地方,如今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的机关驻地,一幢幢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标准的居民小区遍布其中,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已具雏形。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当年8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通过谈判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苏联政府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时期,也是新疆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新疆边防督办兼新疆省主席盛世才,在新疆推行所谓的“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顺应抗日大局与延安中共中央建立了统一战线,并从延安邀请共产党的干部刘西平担任哈密行政长官,疆内各地的公职都有共产党人担任。

当时,苏联政府决定向中国国民党中央政府出售军用飞机、运输车辆、汽油弹药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以此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那时,我国的东北三省已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通过海运军用物资已被受阻。有关方面经过再三的谋划,决定将新疆这条古丝绸之路重新开通,方能把这些抗日物资运往前线。

苏联政府和中共延安方面,为了打通这条军用国际通道作了积极地努力。盛世才作为一个军阀和封疆大吏,一方面为了阻止日军进入新疆,另外一个方面为了阻止国民党势力在新疆的渗透、扩张,也积极地表示尽快开通这条国际通道。

盛世才以新疆省政府的名义,向当时苏联政府提出请求,由苏联政府派出军队来中国新疆设立军事驻地,协调运输军用物资的有关事宜。因为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也是抗日军用物资中转的咽喉,最后将苏军驻地定在了哈密。

盛世才

1938年春天,苏联政府应邀派出“苏联红军俄罗斯骑兵第八团”(后来哈密人亲切的称为“红八团”)前往中国新疆。“红八团”名为骑兵团,实际上是一个有多种配置的加强团,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高。除了骑兵、步兵、工兵、通讯兵以外,还配备了军用飞机,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连,拥有供全团使用的军用汽车、摩托车等。

同时,还配有铁匠、木工、电工、修配车间,以及大锅炉、电锯、汽锤等设备。全团兵力达到了300人,加上修配厂的工人及其行政人员和家属已超过了5000人。这些士兵多为乌兹别克族和塔吉克族。

“红八团”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于1938年4月底经新疆伊宁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受到了盛世才的欢迎,并派出官员一同前往哈密。同时,盛世才又给沿途的部队、公安下了一道密令,“红八团”过境时,一路绿灯,不予阻拦盘问、检查,否则军法从事。

“红八团”行动也很机密,他们大都是夜间行军,白天在无人烟的戈壁滩宿营,不打任何旗号标志,不搅扰沿途百姓。由于苏军进驻哈密是盛世才代表新疆省政府直接与苏联政府达成的协议,并未经南京国民党政府同意。

为了避免外界的怀疑,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纠纷,“红八团”对外统称“归化军骑兵第八团”,以新疆省驻军的名义出现和对外联系,统一着新疆省军服,不佩戴苏军帽徽、肩章和领章。后来南京蒋介石政府获悉后给予默认。

“红八团”到达哈密后,受到由共产党人担任的哈密行政长官刘西平及地方政府官员的热烈欢迎。随后,刘西平组织哈密县长、公安局长等地方官员与“红八团”团长鸟申科少将、军需处处长谢力久科等,共同协商修建营房的有关事宜,地址选在了哈密县城东南角的泉水地。

哈密各族人民听说“红八团”是支持抗日的队伍,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与配合,在征用土地、草场、采伐林木等方面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积极地参与到军用营房的建设上来。建营房所需的费用新疆督办公署给予实报实销。

1938年11月,占地430亩,设有办公室、大礼堂、官兵宿舍、医务室、工厂厂房、停车场、兵器库、操场的“红八团”军营建成入驻。整个建筑采用苏联的欧式风格,从空中府视军营则是一个放大的五角星。

“红八团”的任务是守卫哈密,它的防区东至星星峡,西至七角井,北至巴里坤、伊吾,南达罗布泊一带。

“红八团”是一支纪律严明、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的部队,上街购物不强买强卖,不与群众争利,日常工作就是紧张地军事训练,勘测地形,绘制地图,主要任务是将从苏联运来的大批军用物资转运至抗日前线。

在“红八团”的积极努力下对哈密机场进行了重新扩建,苏联援华的飞机也在哈密机场进行组装,试飞后飞往抗日前线。一大批苏联专家和军事人员,通过哈密与抗日前线联络。

1939年,“红八团”开通了哈密至阿拉木图、哈密至重庆的航线,从此恰密则成为抗日大后方的一个重要空军基地。从1940年,经由哈密空军基地运往抗日前线的战斗机达1135架,轰炸机100余架。同时,协助“中苏运输委员会”接待援华车队,运往前线的火炮约400门,汽车2050辆,机关枪14025挺,枪弹1640发,炮弹、炸弹约200万发。运送苏联军事顾问及志愿空军人员2000余人。

同时,为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苏联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周恩来、王稼祥、陈云、滕代远、任弼时、陈谭秋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都是经过哈密空军基地往返于延安和莫斯科之间的。

“红八团”对保证国际交通的畅通,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入侵苏联领土,苏联全力反击德军的侵略,苏联再无力支援中国的抗日军需。这时,盛世才投靠南京政府,公开反共反苏的立场,按照南京政府的旨意,撤销“红八团“。

1942年春天,南京政府召见了苏联军事顾问瓦西里耶夫,要求苏联撤回“红八团”,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同意。

1942年6月,“红八团”开始撤出哈密,步兵、骑兵由松树塘、巴里坤,经蒙古国回国。机械化部队则分批经由迪化、伊宁返回苏联。9月底国民党第十八混成旅接管哈密空军基地及工程设施。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挺进大西北,进入哈密。大营房和哈密军用机场又成了我军进军新疆的中转基地。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