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会出一位奇才,百年后预言成真

百年机动站 2023-12-27 07:47:11
前言

元末明初,朱元璋成功平定群雄,开创了大明朝的辉煌。这不仅归功于他的英勇与智慧,还离不开那些为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以及那位举世闻名的军师——刘伯温。

有句话说,诸葛亮的才华在于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则助力朱元璋一统江山。

刘伯温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是一位相术大师,精通八卦、算命等。

然而,刘伯温的结局并不圆满,他临终前曾告诫儿子:“在我死后,务必远离朝堂,安稳度日。刘家到了第九代,必会出一个旷世奇才。”

百年后,预言成真,刘家真的出了一个旷世奇才。那么,刘伯温为何要让子孙远离朝堂?这位旷世奇才究竟是谁?

一代丞相——刘伯温

刘伯温,一位生于1311年的历史名人,原籍青田县南田乡,现属浙江文成县。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和学习天赋,因此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并着力培养他的学识和能力。

刘伯温也不负所望,他以惊人的速度阅读,据说可以达到七行文字一目了然的程度。在四五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令人惊叹。

在古代,像刘伯温这样博学多才的人,自然会步入官场。他也不例外,12岁时便考中秀才,被乡间父老赞誉为“神童”。

之后,在二十三岁那年,他参加了元朝大都的会试,凭借着丰富的学识积累,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进士。

然而,当时正值元朝末期,时代的潮流并未给他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

他曾抱着一展宏图的愿望进入朝廷,但很快就发现官场的黑暗与腐朽。他坚持正义,不愿与豪强同流合污,因此打压豪强、拯救百姓,立志要成为一名受人称赞的好官。

然而,这样的行为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导致他受到了许多官员的排挤和打压。

在看清了官场的黑暗腐朽之后,刘伯温倍感失望,最终选择归隐深山老林。

尽管身处荒野之中,他的才华和美名却并未被埋没。就像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一样,刘伯温的学识和正直品格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当时朱元璋正急需用人,听闻刘伯温的才华和美名后,便像“刘备三顾茅庐”那番,多次亲自相邀刘伯温。

刘伯温最终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打动,欣然出山辅佐他。

在朱元璋的邀请下,刘伯温决定出山,全力辅佐这位未来的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凭借着出色的谋略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成功地帮助朱元璋平定了各地的势力。

可以说,刘伯温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刘伯温,朱元璋统一天下可能还得需要很多年。

作为回报,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并赐予他世袭伯爵的荣誉。

然而,在朱元璋称帝后,与历代帝王一样,朱元璋对功臣的猜疑也逐渐显露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的刘伯温,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受到牵连,选择在朱元璋执政几年后逐渐淡出朝廷。

他故意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年老体衰,对朝政不再有深入的了解。

最终,刘伯温见时机成熟,趁机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尽管朱元璋起初并不愿意,但在刘伯温的坚持下,不得不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刘伯温选择离开朝堂之后,他以为能从此安享晚年,远离尘嚣。然而,他并未预料到朝中仍有许多奸佞之人对他心存不满。

这些奸佞之人为了一己私欲,不断向朱元璋进谗言,诬陷刘伯温有谋反之心。尽管这些谗言最终并未得逞,但刘伯温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病情加重。

在刘伯温病重期间,朱元璋派遣御医为他诊治,并亲自前往探望。然而,尽管得到了皇帝的关心和救治,刘伯温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他的病情日益恶化,最终卧床不起,无法起身。

或许那时刘伯温已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某一天,他将两个儿子刘璟和刘琏叫到床前,向他们说道:“我死后,你们要远离朝堂,回归田野,不可在为官,也不必伤心,我刘家命数未尽,九代孙必是奇才。”

说完这句话后,刘伯温便驾鹤西去了。

刘伯温九世孙——刘瑜

有句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刘伯温临终前的嘱咐,本意是让儿子远离官场以保平安,但他的儿子们并未听从。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自幼聪慧过人,深受刘伯温的喜爱。他一心想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入朝为官,并迅速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荣升为兵部侍郎。

起初,刘琏觉得父亲的言语过于谨慎,对朝廷的复杂和险恶并未深切体会。

然而,好景不长。胡惟庸成为丞相后,因与刘伯温有过节,开始对刘琏进行报复。

刘琏在胡惟庸的党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在胁迫下不幸堕井身亡,年仅三十二岁。

与此同时,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在后来的事变中得罪了明成祖朱棣。他被朱棣逼迫自杀,使刘家再次遭受沉重打击。

经历了这些悲剧后,刘家人似乎明白了朝廷的是非之地,从此再也没有人涉足官场。

在接下来的百年里,刘家经历了沉重的打击,世代子孙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如愿以偿地步入仕途。他们逐渐淡忘了祖先的辉煌历史,甚至连那句神秘的预言也被遗忘。

直到1531年,刘伯温的预言终于应验。这一年,刘家九代之后,终于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才——刘瑜。

刘瑜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文武双全。他的智慧超群,甚至可以与刘伯温相提并论。

之后,便有朝臣向明宪宗举荐刘瑜,称他聪明过人,学识广博,与刘伯温颇为相似。

明宪宗听闻后,随后便命人去调查刘瑜,在确定刘瑜就是刘伯温的后人,他极为高兴,同时又极为欣赏刘瑜的才华和学识,随后便封他为伯爵,使刘氏一族再次兴盛起来。

结语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出现过众多杰出的人物,但像刘伯温这样德才兼备的名臣却是凤毛麟角。

作为明朝初期的重臣,刘伯温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他不仅在仕途上历经坎坷,还因神奇的预言而备受瞩目。

然而,刘伯温真的具备预知未来的能力吗?

实际上,天机并非能够通过卜算来得知,因为万事万物都是随着自身的行为而发展的。因此,所谓的天机其实就是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参考文献:《明史 列传第十六 刘基传》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中国刘基网 :《刘伯温家世》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