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古代后宫秘闻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许多扑朔迷离的奇案,更是让人们关注非常。就比如清朝末期的“珍妃之死”,凶手一度被认为是当时身居高位的小德张。甚至还被人编排成了戏曲中的桥段,在民间广为流传。
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小德张却倍感委屈,因为据他所说,珍妃的死跟他并无关系,他还为此四处奔波,寻求别人帮助为他证明。
直到珍妃去世多年之后,玉祥贝勒在自述中提及了此事。他宣称,他曾目睹了珍妃被丢入井中,动手的人并非小德张。
红颜薄命珍妃,是光绪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没有之一,然而在那个女凭夫贵、寻常女子都渴望嫁入皇宫“变凤凰”的封建年代,珍妃却并非自愿入宫。
珍妃本是时任礼部左侍郎长叙的女儿,在那次光绪选妃之时,她与她的姐姐本来是作为陪衬,被安排进了选妃队伍当中,却不承想,因为慈禧的干预,使得光绪没了选妃的心情,随手将她和她的姐姐封为了妃子。
入宫之后的珍妃,虽然在地位上比不过隆裕皇后,不过她开朗的性格、娇美的容貌,却赢得了光绪的喜爱。
并且由于她自小便跟随伯父在广州长大,因此耳濡目染地学习了许多较为先进的思想,这也使得她的颇受慈禧的欣赏。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珍妃擅长书画的本领,更是让慈禧对她倍加喜欢。慈禧本就喜欢附庸风雅,虽然她自己的字画水平并不如何,却在宫中招募了一批书法大家,让他们用自己的名义创作,并且署上自己的名字之后,再赏赐给他人。
在了解的珍妃的书法功底之后,慈禧便对爱喜爱有加,成天拉着她一起研究书法、西洋器具,这让珍妃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隐隐超过了隆裕皇后。
眼看着珍妃比自己还受宠,隆裕皇后便心有不快,为了打压珍妃,她三天两头地故意制造与珍妃的矛盾,并在慈禧的面前,贬低珍妃。
并且由于珍妃私卖官位的事情败露,这更影响了她在慈禧心中的形象,最后被慈禧下令关押。至此,曾经备受慈禧、光绪喜爱的珍妃,从此在后宫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吓得闻风丧胆,立即决定带着重要的皇室成员收拾细软,逃离北京。而在慈禧的“逃亡名单”,却并没有那她曾喜爱有加的珍妃。
不过,虽然慈禧并没有想要带珍妃逃离,却更不想让珍妃安然地躲在宫中,生怕八国联军入侵后,她被敌人祸害而有损了皇家名誉,因此便派人逼死珍妃。
奈何珍妃不从,她只好让人将珍妃狠心地丢入井中淹死,年仅25岁的珍妃就此殒命。
慈禧与光绪等人回到皇宫之后,为了不担上骂名,慈禧对外便说,是珍妃自己担心遭遇敌人毒手,为了保全名节而跳井自尽的。还在打捞完珍妃的尸体之后,让人将那口井封存,并取名为珍妃井,纪念珍妃的英烈。
不过虽然珍妃已死,但是坊间关于她的死因,却流传出了许多说法。有的人对于慈禧官宣的说法深信不疑,并且对于珍妃的气节推崇有加。
有的则认为,是慈禧故意派人将珍妃推入井中,并且凶手很可能便是小德张。后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最多,也最是被人们所相信。
蒙受不白之冤在清王朝灭亡之后,小德张便一直混迹在天津,当了一名寓公糊口。因为以前的种种事迹,他在天津的时候一直很低调,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以前的身份。
一次他去看戏,正好看到《清宫秘史》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珍妃之死”,按照剧中的情节,珍妃是被慈禧命人推下井中的,而行凶之人正是他小德张。
这让小德张恼怒异常,虽然他在宫中当差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恶事,但是珍妃的死绝对与他无关,他可不想蒙受这不白之冤。
于是他马上登报澄清,并且找了一个在当地极具影响力的大人物出面,让戏班将那出戏删改。
按照小德张的描述,当时的他还没有受到慈禧的器重当上总管,而且也并不在宫中。真正将珍妃推入井中的,是后来身份地位仅次于李莲英的崔玉贵。
当时崔玉贵奉慈禧之命加害珍妃,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更是有不少人都目睹了。而崔玉贵之所以能够得到慈禧的赏识,便也正是因为他所加害珍妃的这件事。
只不过慈禧为了掩人耳目,估计自己的形象,才对外宣称是珍妃自己跳的井。坊间之人不信,诸多猜测之后,便认为是他将珍妃推入井中的。
后来慈禧为了照顾光绪的情绪,还曾把崔玉贵赶出过宫中一段时间,只不过慈禧发现,还是崔玉贵伺候得舒服,才又把他召入宫中。
无论是从时间点,还是从当时清宫的形式来看,珍妃之死都与小德张无关。
真相大白虽然小德张登报澄清,还找了人替自己作证。但是这种流言在百信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凭他一面之词,很难让人们相信。
好在多年之后,玉祥贝勒在自述中,也曾提及了珍妃被害的事情,才真正表明了小德张的清白。
按照玉祥贝勒所说,珍妃被害当时,他也正好在场。他亲眼所见,光绪与珍妃抱在一团,痛哭流涕。但是碍于慈禧的威压,光绪并未替珍妃求情。
而在慈禧劝告无果之后,她便命人将珍妃推入了井中。动手之人并不是小德张,而是崔玉贵。
至此,杀害珍妃的凶手终于水落石出,而珍妃惨死之事也真相大白。只不过斯人已逝,只留下珍妃井还在故宫之中。只让人感叹“红颜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