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202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4.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 《柳叶刀》(The Lancet)2023年第401卷,关于心血管疾病全球负担的研究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当代人最“狠”的健康杀手之一。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故事:有人前一秒还在和家人聊天,下一秒就脸色惨白、胸口剧痛,甚至倒地不起。很多人以为心梗是突发的,毫无征兆,其实不然。
身体往往会提前发出“求救信号”,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听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梗来临前的四大信号,以及如何提前预防,还有最关键的:如果在家突发心梗,如何自救?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能救你一命的知识。

很多人以为胸痛才是心梗的前兆,其实不然。
胸口闷、压迫感、烧灼感,甚至有时候只是觉得“喘不过气”,这些都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真实案例:我有一位老病人,50多岁,平时身体不错,就是偶尔觉得胸闷,尤其是爬楼梯或情绪激动时,会感觉胸口像被“压住”一样,休息几分钟就缓解了。他一直以为是胃病,甚至还吃了不少胃药。

结果有一天,他在家里吃饭时突然感到胸口剧痛,送医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差点没抢救过来。
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心绞痛的表现,说明心脏供血已经不足。如果胸闷、胸痛反复出现,每次持续几分钟,休息后缓解,千万别忽视,尽快去医院做心脏检查!
2. 牙痛、肩膀痛,和心脏有啥关系?你可能想不到,心梗的疼痛不一定发生在胸口。

左肩、后背、下巴、牙齿,甚至是左手小指,都可能成为“报警器”。
真实案例:有位60岁的老人,某天突然左下牙疼得厉害,去看牙医,结果牙齿没问题。
后来,他又觉得左肩胳膊有点酸痛,以为是睡落枕了。谁也没想到,几天后,他突发心梗,在家里晕倒,送医抢救后才捡回一条命。
医生复盘后发现,他之前的牙痛、肩痛,其实就是心脏供血不足的“报警”。

为什么会这样?心脏的神经和这些部位的神经有交叉,当心脏缺氧时,大脑可能会“误判”,把疼痛信号传递到牙齿、肩膀、手臂等地方。
如果你经常莫名其妙地左肩痛、牙痛,而又找不到原因,务必警惕心脏问题!
3. 走路、运动容易“气短”,甚至晚上睡觉都觉得喘不上气?如果你发现自己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甚至晚上睡觉平躺时会觉得喘不过气,必须垫高枕头才能舒服,这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信号。

为什么会这样?心脏是“供血泵”,当它供血不足时,全身器官都会受到影响,肺部积液就会导致呼吸困难。如果你近期感觉体力下降得很快,稍微活动就喘,千万别以为只是“老了”“体力下降”,赶紧去做心脏彩超!
4. 突然感到极度疲惫、头晕,甚至出冷汗?突如其来的极度疲惫感、头晕、恶心、冷汗,都是心梗可能的前兆。
尤其是早晨起床后,突然感到头晕眼花、站不稳、恶心想吐,甚至胸闷气短,这可能是早晨血压波动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为什么会这样?心梗往往发生在清晨,因为此时血压波动较大,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如果你最近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极度疲惫,甚至有类似“感冒要犯了”的感觉,但又没感冒,务必警惕心脏问题!
如何预防心梗?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1. 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好,别等出问题才去管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三高”是心梗的最大推手。
很多人不重视,等到心梗发作才后悔莫及。定期体检,控制饮食,按时服药,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心梗的风险高3倍!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你还在抽烟,今天就下定决心戒掉吧!
3.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熬夜、过劳,会让交感神经长期兴奋,诱发血压升高,增加心梗风险。
建议每天至少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
心梗突发,如何在家自救?
如果你或家人突发心梗,牢记这三步:
1. 第一时间拨打120,千万别犹豫!时间就是生命!
2. 保持冷静,尽量半坐位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3. 如果手头有阿司匹林,立即嚼碎服用,可以帮助溶解血栓,降低死亡率。
不要自行按摩胸口、不要喝水硬吞药、不要强行忍耐! 这些错误行为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结语
心梗不是“突然”发生的,很多时候,身体早就给出了信号,只是我们没留意。
关注身体的变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关键时刻学会自救,可能就能救自己一命。
今天的内容,希望你记住,也希望你能告诉身边人。因为,救命的知识,永远不会嫌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