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但是阴差阳错,大学我学了计算机软件。毕业后做了很多工作,终于在三年前入职了我们当地三甲公立医院。
虽然不是医生,战斗在最前线,只是一名行政后勤人员。但严格来说,也算是一名医务人员。因为工作性质,每天都要和临床医生和患者以及其家属打交道。是病人和医生沟通的桥梁。

入职那天,我特别高兴,终于实现了我的多年梦想,穿上了梦中的白大褂。而且是在我39岁那年,所以感觉非常不容易。
但是工作三年来,我发现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特别枯燥。很多时候,无缘无故要被医生骂,还被患者不理解。
去年过年的时候,特别想辞职。因为我原来的工作工资都比在医院工作赚的多多了,而且更轻松。医院工作很繁忙,工资却很低,每天和数据打交道,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我一度认为,我的工作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

疫情期间第一次测核酸后留念。测完后,整个衣服、手套里都是汗水。
但是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公公因为十五年前建房子手筋不慎摔断了,最近疾病复发,需要尽快做手术。
当时找了我们的医院最好的手足外科主任医生。但是他的手术排期都很紧张,最近都没有空。
后来多方联系,主任加班挤时间,为我公公做了手术。
手术之后,涉及到医保报销问题。因为是建房子外伤,又是年份久远,一时半会下不来。
刚好和医保办的朋友有认识的,通过各种取证后,最终也办下来了。

公公刚做完手术回到病房
第二件事情一周前的一个晚上,我老公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打听到我在医院上班,拜托我帮他想想办法。
他的爸爸在自己家门口站着,祸从天降,被一辆路过的汽车撞到了头,当场晕过了。
叫了120送到他们家边上的镇上医院,拍片检查结果说头部有点点出血,判断情况还可以,建议住院观察就行。
但是他的爸爸很不舒服,腿也动不了。希望转到我们医院来治疗。镇医院不让转,说要转只能转同区的市人民医院,而不能到我们这三甲医院。主要是市人民医院口碑不怎么样,所以朋友很担心。
于是,我赶紧帮老公的朋友联系了我们的急诊科,让他自己包外面的急救车送来我们医院治疗。
还好送来及时,脑部有出血,腿部、腰椎都有骨折。如果耽误了,后果比较严重。
朋友爸爸入住医院后,特地打来了电话感谢我。

疫情期间,我在培训
笔者有话说:通过这两件事情,我明白了普通老百姓看个病有多难,尤其是突发状况的时候,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我暗暗发誓,我既然当了一名医务人员,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身边的人、遇到的人,让他们看病更方便,更简单一些。
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希望我能在允许范围之内,或者适当变通来帮助更多的人,发挥我的价值。
比如帮老年患者挂号、指引做检查的地方、和其他同事沟通尽可能不要让病人再跑第二趟,比如更用心、细心地服务,让患者本来生病的郁闷的心情得到改善等等。

虽然我的光很微弱,但是希望能尽我所能吧,发光发热。或许我们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吧!
文:过了做好梦的年纪,原创文章,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