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的《韭花贴》,为何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

禅书愿悟道 2024-03-20 10:58:42

谈起古代书法大家,一般书法爱好者说得最多的都是“二王”、“欧颜柳赵”、“苏黄米蔡”啦,或者最多加上写草书的“张颠素狂”等,其他书法大家,可能就不甚了了。

生于唐代末年,算作是五代时期的书法家杨凝式,普通书法爱好者或许听得较少,而其代表作《韭花贴》,却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

这个杨凝式和他的《韭花贴》,熟知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怎么就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

《韭花贴》是唐末五代时期书法家杨凝式的墨迹行书作品,现存有三个版本,一为无锡博物院清宫旧藏本,一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一为清代罗振玉藏本。现在一般认为,前两个藏本是摹本,罗振玉藏本才是真迹,可惜的是,这个真迹藏本至今却下落不明,而万幸的是,这个真迹藏本有影印照片流存,使我们得以一窥真迹面目。

罗振玉藏本

确实,《韭花贴》乍看好像平淡无奇,既没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精妙笔法,也没有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感情充溢,更不具有米芾《蜀素帖》的变化多端,为何却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

《韭花贴》正文只有七行六十三个字,初看确实不甚出彩,楷不楷行不行,结字拘谨,章法稀疏寥落,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华彩乐章。

然而,《韭花贴》的平静如水,内敛不出彩,就是它的出彩之处。

此帖字体用笔平和冲虚,含蓄简静,行笔徐徐推进,缓缓而写,淡雅从容,质朴沉着。结体端正中求险绝,儒雅中现奇崛,如篇中的“甚”、“花”、“之”、“实”、“珍”、“羞”、“察”等许多字,有意识地向一侧倾斜,营造一种欹而不倒的效果。

行列中,有意拉大字距,使整幅显得清朗宽绰,潇散闲淡,打破了唐代以来法度紧固、规整严苛的书风,有一种参禅入定的脱俗气质。

而细看其点画,仍遵循钟王一路高古温润、精美妍丽的笔法特征,再融合了自身创意的自然个性书写,可以说,此帖承上启下,是宋一代尚意书风的源头。

还是宋四家的黄庭坚说得好,他评价杨凝式的字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0 阅读:42

禅书愿悟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