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姓富。

2024年,息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产业立县、强县不动摇,全力以赴抓产业、促增长,抓招商、促集聚,抓项目、促投资,抓环境、促优化,全年净增“四上”以上工业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97%,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工业售电量同比增长4.7%,工业经济运行展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以招商引活水、促集聚,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息县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产业、促发展、谋未来”的理念,聚焦纺织户外主导产业、绿色食品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储备产业等精准招商。息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赴上海、深圳、苏州等地考察招商,成功推动苏息精密制造产业园、上海基涛户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高效落地。及时开展“大产业促进大招商”专项活动,推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驻外招商办事处与乡镇(街道)、县直单位联动招商。

全年外出招商200余次,考察企业(项目)298个,接待返乡成功人士5000余人次,积极邀请京东集团、凤凰制药等来息调研考察,承办“泰州·双招双引”、“喜看祖地新颜,共谋家乡发展”招商推介活动。全年签约产业项目44个,总投资97.6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27个,鲍师傅、苏息精密等37个项目落地投产。

坚持以项目为牵引、强支撑,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台。

息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加强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管理。列入河南省、信阳市重点“三个一批”等7类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734.2亿元。全年开工项目88个,其中省重点项目8个,年度投资完成率100%;市重点项目55个,年度投资完成率88.7%。全省第十四期“开工一批”项目集中开工启动仪式在息县举行。

息县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分包、联审联批、调度例会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纺织服装产业园、酸辣粉小镇、AIOT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均按时序进度完成。特别是苏息精密制造产业园,97天建成投产,刷新了“息县速度”。

着力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120万平方米,新建春耕大道、广丰大道、马援大道等道路,铺设供水管网26千米,燃气管道22千米,热力管道5千米,在全市率先为工业企业供热。持续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成功推动皇朝食品到北斯立户外、远方陶瓷到上海基涛的“腾笼换鸟”,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结示范县创新典型案例。

坚持以服务优环境、强品牌,为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息县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办好”营商环境品牌。创新开展“我为息县营商环境代言”、“局长践承诺、股长讲政策”系列视频宣传122期。全年开展企业纾难解困县长办公专题会和局长“周一见”、行长“周一见”活动95次,累计对接服务企业1500余次。

为圣安食品产业园、息夫人户外产业园、中城矿智慧加工等29个项目解决问题131个,“一站式”为签约企业办理证照、注册、环评批复、发改备案等前期手续47项。全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政务服务事项改革44项,在全市率先推动公安窗口“一窗受理”和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改革,营商环境获河南省、信阳市通报表扬。

坚持以创新强引擎、育新质,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息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财政科技支出3.86亿元,同比增长28.89%。顺利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2家,新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2家,市级认证通过10家,居全市第一位。聚集创新主体培育,注册登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1家,认证高新技术企业25家,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累计招引高校毕业生2202名,新增高技能人才7600余人,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

2025年,息县县委、县政府将坚持产业立县、强县不动摇,创新实干、奋勇争先,将一幅幅“作战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奋力开创美好息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