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诈骗集团也开始用AI,首先盯上这群人…

吹哨先森 2025-01-04 01:46:42

深夜,手机屏幕亮起,一条“老同学”发来的消息带着久违的亲切:“最近在干嘛呢?好久没见了。” 屏幕前的李姐,心中涌起一丝暖意,点开了“老同学”的头像。谁曾想,这看似平常的问候,竟是AI换脸诈骗的开端……

你以为的“老朋友”,可能只是AI的“傀儡”

李姐怎么也没想到,隔着屏幕的“老同学”竟然是AI冒充的。他不仅能叫出李姐的小名,还聊起了当年一起逃课、一起追星的往事,甚至连李姐曾丢过一条小狗的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波“回忆杀”让李姐彻底卸下了防备。接着,“老同学”以投资为由,让李姐帮忙转账,理由是“最近手头紧,等项目盈利就还你”。心软的李姐没多想,便将卡里的积蓄转了过去。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这种AI深度伪造的诈骗,正瞄准了那些容易轻信熟人、不设防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可能在微信里收到“子女”的求救短信,在视频通话里看到“领导”的指示,殊不知,这一切都是AI的“完美演出”。

“情感绑架”的背后,是AI精心编织的“温柔陷阱”

你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被骗?年轻人的警惕性,在AI面前也形同虚设。刚毕业的小王,最近沉迷于一个AI情感聊天机器人。这个“虚拟男友”每天嘘寒问暖,深夜还陪她聊心事,温柔到让小王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直到有一天,“男友”开始暗示自己创业缺钱,小王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和AI恋爱。这种利用情感操控的诈骗,更像是慢性毒药,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温柔的陷阱。你以为的“灵魂伴侣”,可能是AI精心计算出的“完美人设”。

AI诈骗,正加速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个角落

除了情感诈骗,AI的“魔爪”还伸向了其他领域。你可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某个“明星”在直播带货,结果买到的却是假冒伪劣产品;你也可能接到自称“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不仅能准确说出你的姓名和卡号,还能用AI模拟客服的声音和你对话,让你误以为是真的。甚至,连你的头像、声音,都可能被AI窃取,成为诈骗团伙的“行骗工具”。这不仅仅是钱财的损失,更是对个人隐私和信任的巨大冲击。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稍不留神,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诈骗集团开始利用这些先进工具进行更为复杂的欺诈活动,特别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杀猪盘”骗局。

诈骗手法的演变

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诈骗分子利用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伪装成条件优越的女性,通过社交媒体与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这些骗子不仅通过虚假的照片吸引受害者,还利用AI生成的视频进行实时对话,使受害者误以为自己与真实的人在交往。香港警方最近捣毁了一个这样的跨境诈骗窝点,涉案金额超过3.6亿港元,逮捕了27名嫌疑人,其中包括一些本地大学的毕业生

.针对特定人群的诈骗诈骗集团特别关注海外华人社区,利用他们对亲友的信任进行欺诈。例如,骗子会模仿受害者的家人或朋友的声音,通过AI技术生成相似的语音,从而骗取资金。这种手法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等地的华人中尤为常见.

受害者特征

年轻和高学历人群调查显示,许多被捕的诈骗团伙成员年龄在21至34岁之间,他们中有不少是知名大学的毕业生。这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可能成为诈骗的实施者和受害者.

情感脆弱性

诈骗集团利用人们对爱情和金钱的渴望,尤其是在孤独或情感脆弱的人群中更容易得手。通过虚构的人物设定和情感交流,骗子能够有效地操控受害者,使其逐步陷入骗局之中.

**【互动】**你或你身边的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诈骗?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提醒更多人注意!

0 阅读:2

吹哨先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